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地方理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普及的若干方法探索—以福州大学为例

时间:2015-05-23  作者:祝苏东 王慧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一些关于如何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普及的实践总结,针对地方理工科大学的实际,分析了人文素质普及工作在理工院校的必要性,指出理工院校的人文素质普及方面的不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质,普及,理工科

自1995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工作会以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关注的重点。人文素质是作为人的素质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已无须赘述。人文素质的内涵虽然还略有争议,但基本达成共识,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逐层递进,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文素质。

当代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潮使大学生的学习明显功利化,具体表现为只学习本专业知识或者只重视所谓的“有用”专业。作为塑造人的基本素质的人文教育被多数学生所忽视。由于过早的分科和大学教育的偏差等影响,理工科的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尤为薄弱。更有一些高校由于搬迁或者建新校区,校园文化、学风校风等方面缺乏积淀,导致不少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熏陶。据此,笔者以理工特色的福州大学为个案,就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普及方法做一些探索。

一、在理工科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普及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是当代人才的基本素质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依然是坚持德才兼备,能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美国劳工部对21世纪人才的定义是具备读写算说的基本能力、思考决断能力和责任感、自重、正直、诚实、能够自我管理并与他人合作的基本素质。可见,中外对人才的定义都包含了较高的人文素养。理工学科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强国富民的重任。然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强烈实用主义倾向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常识;重技能,轻素质;重功利,轻道德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普及教育,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焦点之一。

2.人文素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江泽民同志说:“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地进行中国地理、历史、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教育以及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但是,若要真正完成学生政治信念的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目标,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广大的大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深刻。这一切恰恰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因为扎实的人文知识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思想教育的意义,良好的人文精神则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教育主渠道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人文素质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具体包括执着的探索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协作精神、开放精神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科技伦理精神。培养科学精神也是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虽说严谨的试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精神、对问题的孜孜以求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真求实的精神,但是团结协作、豁达开放、永不放弃等精神特质则更多的需要人文素质在个体中的积淀,尤其是科技伦理的养成与遵守更是需要人文精神的积淀。高科技呼唤高素质,更需要人文素质的保驾护航。另外,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得到专业以外的多学科知识并培养各项思维能力,为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激发科学的好奇心打下基础,有利于高校从传统单一型、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地方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普及的不足

以福州大学为例,校园新校区远离市区,偏居郊区,虽然环境幽静适于读书静思,然而新建的校园缺少大学氛围。诸多不利因素导致了校区人文环境的失调。

1.校园硬件建设中人文气息缺乏

对学生来说,参天的古树、磨平的石径、青苔斑斑的石凳、刻满公式单词的陈旧木椅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徜徉其中散步读书思考便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由于理工科院校专业特征突出,或应实验设备建设要求,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建筑设计统一,色调单一,缺乏浓郁的人文气息,而新校区中绿化又比较缺乏。这些规整的硬件建设还没有形成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校园中学习生活,学生缺少一点归属与崇拜,多了几分迷茫与孤独。另外,学校周边环境人文气息贫瘠,书店、影院等文化设施不到位,除了网络,学生无其他途径获取前沿时尚的文化信息。这些客观条件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2.理工专业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欠缺

首先,只有少数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多数教师只能做到就专业教授专业。其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可以一蹴而就,只有点点滴滴的付出,日积月累,教育的效果才能展现出来。据了解,做理工科研的老师都承担着繁重的研究课题或者兼任多种职务,繁忙的工作、繁重的压力使教师始终处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赶”状态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其所具备的学术积淀和人格魅力也几乎没有机会展现。再次,一些人文素质普及的课程多数都是上百人的大型课堂讲解,教师无暇顾及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3.理工科大学生自觉接受人文素质主动性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播过程,还是将知识融会于学生身心之中的过程。由于一些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枯燥,使得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人文素质讲堂所邀请的专家学者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兴趣,有时甚至要强行要求学生参加,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引起了学生对此类“无用”知识更大的反感。笔者分析了部分理工科学生的阅读书目,发现多数学生平时借阅以本专业书籍为主,偶尔借来阅读休闲的书,也都是现在流行的动漫、玄幻类的读物。从人文知识的传授开始至人文精神的养成,理工专业的学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人文素质普及的若干方法探讨

人文素质的普及方法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多数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人文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主动性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以复旦大学等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为代表也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但是,对于多数非重点高校来说,整体教育模式的改革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针对普通理工科院校的实际,另辟思路,提出几点人文素质普及的方法。

1.地方文化与人文素质普及相结合

地方文化教育的优势,一是不同于大众文化,学生较为感兴趣;二是教育资源丰富;三是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效果好。现代高等教育同样要吸取传统和地方文化中的精华,结合本地的文化特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定位及培养路径分析
下一篇论文:地方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素质教育论文
最新素质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