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还应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关键词:文化,人文素质,认同感
 

一个伟大的国家,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之外,还应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坚定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传统,而后者也可以称为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是支持这个国家不断发展与强大的根基。因此,组成这个国家的人民,除了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之外,更应该具备与本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民族性格。只有具有共同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核的民族才能够凝聚在一起,才能够一起沟通与交流,打破由于经济地位悬殊而产生的“巴别塔”,达成共识。从而从彼此“共同的过去”中认识到“共同的现在”,进而去期盼“共同的未来” [1]。免费论文。只有这样的民族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

因此,教育应该做的,除了积极发展科技之外,更应该将民族的文化内核深深地根植于大众的内心当中,使全民族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一个共同的历史的过去的基础,才会使每个公民意识到他不但有权利而且有对共同体成员以及共同体本身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不但人人有权利而且人人有责任的真正的文明共同体”[2][3]。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广泛地进行“共同教育”,即以本民族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为体的人文素养教育。美国是当今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教育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20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通识教育革命。在此之前,美国也曾经历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断层,高等教育中充满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大学之道逐渐丧失。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努力倡导下,逐渐在美国的高校中普及了通识教育。现在,美国的本科教育前两年主要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学生进校之后不分专业,在修满学分的前提下,后两年才进入专业的学习。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实践,美国全社会都认可了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以说,美国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高度承担了美国现代社会奠定共同社会文化的基础,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论涉足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都能够有共同教育的背景,从而能够沟通,打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熔炉”。

当然,美国与我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不能够照搬美国的经验。但是民族强大需要共同的民族文化内核,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认识到过早、过细的专业划分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约束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开始在一些高校中进行通识教育的试点工作,力图改变我国大学历来缺乏通识教育的状况。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值得我们高校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高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现状

人文素质作首先要求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但人文知识只是人文素质的表层,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什么样的民族有什么样的人文思想;另外,与科学思想的操作性和精确性不同,人文思想还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即要浸润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充分领会人文思想。

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本民族以及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精神具有全民性,即要靠本民族的每个人、甚至每代人去传承。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涉及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能够传承,民族的精神是否能够稳定,是否能够成为支撑这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信念和力量。这就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即只有普及性的人文教育才称得上是成功的人文教育。因此,人文教育从一开始,就有其内在的困难性。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跨越式地进行了社会转型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生了断裂,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高校里批判的对象;建国初,又由于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我国采用了苏联的大学体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实行专业教育,因此我国的大学历来就缺乏人文教育的制度与传统。

因此,尽管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台政策,要求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并从1999年开始批准建立了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且各大高校都在强调“淡化专业”或者“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大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仍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人文教育本身的困难性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不仅在校学生,就连许多高校也不得不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来规定专业划分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大学扩招后带来的困难,在生师比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另外,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取“概论”、“通史”的教授方法,很少涉及经典原著,学生即使主动选择了人文课程,也很难在这种纯粹知识化的灌输下真正领会文化内核。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存空间就非常狭小,步履维艰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如何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全校的“通选课”实现的。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课程的实际效用不大,一个老师面对上百甚至上千名学生,依然采取“通史”或者“概论”的授课方法,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加上授课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充分给每个同学思考、实践的机会,因此导致很多人文课程成了学生混学分的捷径,加强人文教育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因此,要彻底改变高校人文教育形式化的现状,必须改变当前僵化的授课模式和选课制度。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将人文素质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制定出相应的修学要求和年限;对授课老师也必须进行严格要求,允许一部分硕士生或者博士生作为“导生”而参与到本科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来,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

另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中,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在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缺乏人文教育的基础,因此,指望在高校中完全实现人文教育的成功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夯实人文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需要改变我们目前的人才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这需要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因此,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不能仅仅成为高校的事情,这是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工程,同样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基础做起,在全社会当中形成重视人文教育的风气和氛围。只有这样人文素质教育才可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引自甘阳,陈来,苏力 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2、丁钢著 《大学:文化与内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王啸著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浅谈
下一篇论文:加强三江源地区盐渍土路面的养护及防治病害的措施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