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史料是学校传统精神的映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光辉历史,档案工作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2、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后人。收集、整理、保存档案资料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大家协同参与。3、档案馆应是高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档案馆是研究校史的基地,是学术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应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学校的参观点和校友返校的集聚地,也是学校与校友及社会联系的纽带。因此,高校要加强档案馆建设,将档案工作从神秘化中走出来,步入大众化,树立档案是一项“公共资源”的理念,给予档案—校园公共文化的社会定位。
(二)给力抓好档案馆的工作热点。江泽民同志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高校档案馆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应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档案工作虽然不是学校的一线工作和中心工作,但在某些特定时期,如校庆筹备工作期间,尤其是在学校重大的庆典活动以及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它都会成为学校当时的工作热点之一。一方面,档案馆可结合实际,配合中心工作,为学校提供建议、咨询及论证服务;为新生入学教育、举办校庆接待校友和嘉宾参观等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每一次活动结束,学校都会留下大量的珍贵图片、资料、实物,工作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造册登记,归档保存。这些后续工作,其实都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给人们留下了不仅是经验,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的展现,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她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将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档案工作者要乘势而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三)给力加强档案馆的基础性建设。一是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学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档案工作者要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事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博学、通才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档案工作者还应在道德修养、学识水平、言谈举止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提高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水平。高校网站应建立有档案信息主页,档案馆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把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起来;档案工作要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鲜活的档案信息,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传播速度,使师生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得相关信息,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档案工作要不断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保障。高校应为档案馆建设设立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为藏馆建设,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创新藏馆手段,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使档案馆真正成为扩大学校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张予宏.《高校档案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档案管理》2008年 第6期
2 邓宝瑚.《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浅谈》.《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 03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