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忽视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想品德等方面有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忽视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培养。因此中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维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敢于正视并接受现实,情绪稳定乐观。但大多数学生在性格上和行为方式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敲诈勒索,破坏公物,乱扔乱丢,污言秽语,不尊重老师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孤僻、自卑、固执、自私自利、逆反心理强,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差而屡教不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和集体缺乏责任感,甚至对社会充满了仇视;有的中职生情绪易激动,做事不计后果,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喜欢与同学作不成熟的争论,言行过激,一旦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就发生争执,甚至动手伤及他人,因而打架成风;生理上早熟对策,心理却很幼稚,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暴自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遇到困难后,不谋求解决,而是一味地退缩或放弃,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二、中职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有的中职生从成为留守儿童起一直由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过分的宠爱使他们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经不起半点的委屈和挫折;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缺少父爱或母爱,因而孤僻、自卑、固执、性格上扭曲;有的中职生的父母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善于与孩子沟通,不善于讲道理,总认为只要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行了,不尊重、不认可、不理解、不关爱孩子的精神需求;有的中职生的父母亲甚至混淆是非,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对现状不满,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暴自弃;有的中职生来自贫困家庭,家庭拮据的经济条件使孩子过度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对学习、生活甚至前途丧失信心。所有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二)社会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增多,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良的价值观给中职生造成了无形的压力,长期下去就会使中职生形成不良的心理而仇视社会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主要表现为:①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②社会低层文化的影响,武侠小说、低俗的言情小说依然具有强劲的市场,给中职生带来极端负面影响;③社会上染有恶习的同龄人的影响。另外在职业选择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更突出,更严峻,这种差距往往给中职生在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三)学校不当的教育方式
中职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突出,性格上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难管、难教,责任大,部分老师对承担班主任工作热情不高,不愿意参与学生管理,造成德育队伍不稳定,少数老师歧视差生,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甚至把问题学生直接推向社会。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叛逆心理。
(四)自身的原因
许多中职生看问题片面化和表面化,情绪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较快地转化为另一种情绪,有时情绪表现又带有表演的性质,自我控制能力差,自尊心强而敏感对策,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鼓励,但表面又表现出自卑的倾向,有时又有难以应对的困惑与尴尬。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卑感强,不善于沟通,甚至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和仇视。
三、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建立并完善心理放松室等等,使同学们能从多渠道得到心理帮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里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积极地认识自我,主动地接受自己,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不断地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特点,分析自己的发展条件,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理智地认识和分析困难与挫折,用实际行动来面对困难和挫折并最终战胜它们;中职生情绪摘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关注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主动进行心理调试,做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使学生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克服心理障碍,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必须是治学严谨,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魄力,对学生有爱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班主任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激励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来承担班主任工作,并保持班主任队伍的稳定。班主任要成为同学们心灵的呵护者,要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知道同学们的心理所需,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使那些心理状态不良者及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使他们迅速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使师生心情欢畅,心理相容。老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以饱满的信心、耐心、恒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策,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消除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
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如:可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名言、警句,在教学楼上书写校训,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学校广播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中职生成功的范例等等,以此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五)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学校有目的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帮助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如:卡拉OK比赛、百科知识抢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各种技能竞赛、读一本好书活动、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找回自信,在活动中寻找快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应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帮助家长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努力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学校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帮助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和发展健康的情绪。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黄希庭.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