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转化能力薄弱,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克服上述缺点,以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他们学习的数学是他们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而不是现在枯燥的去接受现在的知识,像和与以前和将来没有关系一样的去学习,例如,我在讲初等数论中一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时是这样讲的:(1)找学生口述定理内容,指出正确叙述方法:要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若其中有几个数有公因子,而此公因子又与其它的数互质,则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提出公因子后的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以该公因子。(2)举出一例故意忽略互质的条件,导致错误,提问学生原因,加深学生记忆(3)要求学生找出此处与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小学学习时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接就提出公因子.(4)证明定理,巩固前面所学的相关最小公倍数性质的知识并举复杂例子应用,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有效教学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通过学院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我发现对高职文科生数学的教学还应该改革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有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乏,没有良好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把文科生学习数学看成小学生接受新事物一样,采取:“低起点,小步走,多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再配套一些选修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极限概念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描绘出极限的形象直观的几何解释,通过直观图形领会抽象的极限概念,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描绘出极限的各种形式,最后由严密抽象的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真正实现直观思维、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
总之,对高职文科生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方法的整体把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认识,我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关注高职文科生的数学教学,关注他们的课堂和成长并能对他们的课程教学改革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使得他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高职文科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x-xxvii.
[2]刘玉琏、傅沛仁、林玎、苑德馨、刘宁《数学分析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66.3.1
[3]北京大学数学系《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3.1
[4]王元.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材《初等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