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营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东北地区城市商业的发展,论文网使东北地区从封闭的自然经济走向开放的近代发展道路。然而营口的商业并没有像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那样继承近代城市发展的底蕴,反而走向衰落,并最终把东北商业中心和第一口岸的位置让与了后期崛起的大连。究探其中原因,有些学者认为辽河航运条件的退化和铁路运输的优势是营口商贸中心地位渐失的主要原因,但实际情况却是,除了营口“辽河淤浅,且冬季结冰,而大连港终年不冻。”(主要原因在疏于航道疏浚)之自然条件差异外,营口在铁路运输(有哈大铁路支线营大线、沟营线)、区位优势(距东北腹地比大连近170余公里)、商业基础(较大连发展早近百年)等诸方面均较大连更具优势。然而历史却把营口从东北第一大港和商贸中心的位置上一把推倒,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日本侵略者的侵入及对营口及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和对东北经济的畸型规划,割断了营口外向型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葬送了近代营口商业资本的积累优势。从而使营口商业昙花一现,最终回归到近乎一无所有的地步。
营口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胁迫下开放的,但日本势力染指营口时间颇久。早在19世纪中叶,日本就经营口输出东北大豆到本土,满足国内需要。1890年,日本邮船会社在横滨、神户与营口之间开辟定期航线,专事大豆输出,极力排挤其他国家的大豆经营。甲午战争后,日本人更是以凶猛之势进入营口,各种日货源源不断地经营口进入中国,抢占中国市场。同时,日本还于1900年在营口设立了正金银行支店,资助在营日商的经济活动,并通过银行投资逐步控制营口经济命脉,排挤英、美势力。从1906年至1910年短短四年时间里,日本经营口港的贸易仅在花旗布输入一项上,就从2440匹骤增到246,542匹,增加了十一倍多。1908年,营口港已与世界上二十二个国家通航贸易,输入额达到6,260,737海关两。其中日本占首位,香港(当时香港以外国计算)、美国次之,英国差些。尽管日本在营势力发展迅速,但英、美、德等西方国家作为最早进驻营口、侵蚀东北的掠夺者,在营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强大势力,这从日俄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就可以看出,日本虽然一度占据辽东半岛(主要是占据营口商港),但营口仍然为英美势力所把持,无法实现日本独霸营口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采取了利用满铁优势,扶植大连排挤营口的战略。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于1906年11月26日在东京设立南满洲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日文名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 ,1907年3月5日将满铁总公司由日本东京迁到大连,确立了以大连为中心发展满铁事业的“大连中心主义”政策。实行“大连中心主义”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一方面大连具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安全性。旅顺、大连是日本的租借地,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在日俄战争结束不久后的1906年5月,日本政府就将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关东总督府由辽阳迁到旅顺,总督府旗下的日军在大连地区驻扎大量军队,直接控制大连地区及南满铁路沿线。满铁总公司设于此地,可以得到日本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的直接保护,满铁可以无所顾忌地实行经济垄断和掠夺。另一方面,大连港又是中国东北距日本本土最近的大港口,是日本至中国东北欧亚联络最短途径的海陆中转地。满铁总部设于大连,有利于它直接对大连港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建设,加强铁路运输与港口转运的衔接,以利于日本与中国东北以及其它国际港口的贸易,进而排挤竞争对手,垄断东北经济。其三,大连是南满铁路的入海口,经营大连有利于充分发挥南满铁路这一日本控制之下的资源优势,达到既可有效经营满铁,又可发展日本势力的目的。这些条件是东北其它地方,尤其是多国势力角逐竞争的营口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南满铁路和大连港的垄断地位,从经济上实现对东北地区的独占,满铁总公司利用南满铁路和大连港,采取了意在取代营口、排挤英美的一系列措施。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