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诗经》祝寿语管窥_思想-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作者:谭永燕,郑颖,陈俊燕
刘雨在《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中论述了周王室的祭祀礼仪,说为了讨好祖先,供奉的祭品如牺牲、玉帛、瓜果都要由天子及后妃亲自生产。《诗经》中的祝寿语,人们对祖先的讨好也有所体现,比如《大雅既醉》中的“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人们用酒食讨好祖先。周人对祖先的态度,和人对宗教的态度相契合。

所以,从这些祝祖先赐给他人长寿的祝寿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代人们有宗教思想,甚至可能如周清泉先生所言,已经进入了“准宗教”时代。

三、周人渴望长寿的原因

在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周人渴望长生不死的观念。然而,与周人同时期的古希腊人,他们对长寿的态度要淡泊得多,主要表现在他们能够正视死亡、不怕死亡。当时,古希腊有很多不要逃避死亡的言论。苏格拉底认为:“死亡是轻松愉快的,并且深信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会得到最大的幸福。”伊壁鸠鲁认为死无所惧,并在《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中曾用这样的话来呼吁朋友正视死亡:“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不死的渴望中解放了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在这些人看来,生与死只是人生客观存在的一个过程而已,死亡不可怕甚至还是愉快的。

为什么周人会对长寿如此渴望呢?

原始农耕作业对经验的依赖,这是周人渴望长寿的经济方面的原因。周时,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所以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便主要以农耕为主。为了从土里得到较好的收成,解决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就必须清楚农业生产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必须准确掌握季节、气候与农作物生长过程(播种、培育、施肥等)的关系,从而安排相应的农事。在这些活动中,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越长寿的人农耕种植的经验就越丰富。所以,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周朝,人们都很希望长寿,以对农业生产有所指导和帮助。对于那些生产方式以游牧、捕鱼为主的民族,他们更看重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年老的人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显然是不占优势的,所以他们对生命长寿没有那么多的欲望。

老人掌权,是周人渴望长寿的政治方面的原因。由于农耕文明对老人的经验极其依赖,老人在族群中很有权威;加之周时实行宗法制度,讲究长幼有序,老人便成了一个家族最大的掌权者,对家族的其他成员有控制权和支配权。并且老人的年龄越大,家族的支系就越多,其拥有的权力也相应地扩大。然而,周时对结婚年龄有明确规定,《周礼·地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假定各代均在30岁结婚生子,要达到四世同堂,老人需要活到90岁。但当时人的寿命很短。为了保证或扩大自己的权力,老人极其希望自己长寿。而对于家族的其他成员而言,老人的权力是调解各种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决定性力量。如果他去世,可能会导致家族秩序的混乱,甚至整个家族势力的衰落。因此,家族的其他成员也同样希望家中老人长寿。而古希腊他们的政治制度是城邦民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城邦内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和未成年人)与公民之间是相对独立和平等的。只要是成年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和决策家庭和城邦的事务,老人不一定是掌权者。并且父母对子女的约束力相对于同时期的周朝而言,也要弱得多。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若父亲没有让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这样,长寿与否与个人根本利益没有直接关系,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追求长寿的意义。

怯懦的民族性,是周人渴望长寿的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周人本性的怯懦,我们可从历史中探知。《南华经·杂篇》:“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却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戎狄是当时活跃于猃、岐之间的一支少数民族,相比处于优越自然环境中的周人,犬戎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族群的综合实力也差很多。可就是面对这样的一个民族的侵扰,周的始祖亶父不是组织族群人员去反击,而是用犬马、珠玉去求和,最后干脆把土地拱手让人。而同样是面对会带来死亡的战争,希腊人要勇敢得多。“不要怕敌人的军队,不要给恐怖所支配!让每个人拿着战盾,站立在战士的前驱。生命是不足怜惜的,预言家所说的死亡,在我们反觉得可爱,有如一片灿烂旭阳……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可耻的逃亡。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懦夫的丑态……”这支公元前四世纪的斯巴达战歌,认为惧怕死亡是可耻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勇敢。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诗经》时代的生育观:多子多孙的祈盼_意象-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鲍照与吴均边塞诗之比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