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无为”思想探微-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作者:杨静

论文摘要:老子》一书,思想深沉,内涵丰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是老子“道”的本质特性。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对道的复归与把握,而达至“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有为的目标。本文着眼于《老子》的“无为思想”,通过阐发如何通过体认与把握“道”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之境,进一步让现代人领会《老子》“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论文关键词:老子,道,无为,无不为

老子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固然在一个“道”字,然而表现在现象界,却可以说是以“无为”为基础的。由“无为”,开展出守柔、不争、无知、无欲、绝圣、弃智等功夫;也由“无为”,开展出了老子的整个政治哲学体系。

“无为”思想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自老子提出“无为”思想后,历来对“无为”的理解和认识颇多争议,人们对此思想存在着较多的分歧意见和误解,甚至曲解。首先,一般人常常认为老子思想是消沉保守的、无所作为的、厌世的或出世的,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甘守懦弱、逆来顺受的,其实这是对老子思想的极大误解。“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世界的本原与始基,是万物的主宰,是客观存在的宇宙世界的基本法则,其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其哲学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在《老子》五千言中,“道”字出现几十次。“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主要体现在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两个方面。就生成论而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最初的存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后文凡引该书者,只出章名),指明“道”是万物的宗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生万物。”(四十二章)明确描绘出道创生万物的历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同样指明道对万物的生成作用。至于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与“有”是“道”的代称,讲的同样也是道对宇宙间天地万物的生成作用。“无为”并非是“不为”,它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不越性分”。从主观方面来说,就是不要有主动兴事造作的意愿,不刻意妄为,不肆意乱为,不干扰他物之道而为,其行为本身不出于一己之私,而是因百姓之思而思之,因百姓之利而利之,因百姓之患而去之,也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虽有思有为,却不是出自主观意志,因此,实际上可谓是“无为”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常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老子提倡“无为”,其形而上的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五十七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七十五章)因此,他大力宣传“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

《老子》一书处处发挥“无为”的精神,同时也处处发挥“无不为”的精神。老子认为自然界的法则己经早已具备,没有一种事物不受它的支配。人也是自然界之内的一物,当然也逃脱不了这自然法则的支配。“道”便是自然法则本身,它是“无为”的,因为它是早就具备了的;但又是“无不为”的,因为一切事物乃至一切人类行为都得受它支配。这样说来,人类的一切努力,是不是用不着了呢?在老子看来,人类的一切努力,是用得着的,是必须的,人类应当努力学习,使知识不断增加,知识增加了,便会明了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法则;知识越是增加,便会对于自然界的法则越是明了,越是觉得自然界的法则不过是原来布置好了的客观存在物而己。所以老子的“无为”,不是要我们不去努力而是要我们去努力,越是努力,便对自然界的法则认识得越真切。但是,主观的努力,只能达到认识客观的法则而己,不可能改变客观法则。主观的力量在一天天增加,便会觉得客观的法则一天天地减少。因为客观事物是各以大于自己的法则为法则的,而自己也各自有其法则,明了了这一点,久而久之,便会觉得没有什么客观法则支配着似的,实际上却是无一处没有法则。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所以,老子“无为”思想表面上好像是消极的,而实际上都是积极的。比如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还有,就是由于望文生义、不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涵义以及以讹传讹所致。《史记》记载老子是一个隐士,他的确有过从王官到隐士的经历。隐士的特点是不与当权者合作,但不与当权者合作不等于不与社会合作,不等于不与老百姓为伍,不等于消极出世;隐士之“隐”是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但这并不等于不参与政治、不关注政治,更不等于不关注社会。而事实上,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才有可能对社会政治现状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对社会特别是政治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关注社会的一种表现,就是对政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参与。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老子是在晚年由于王朝乱政才不得已而退出政治的,《老子》书中反映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是与他长期作为史官的特殊生活背景分不开的,这种背景使得他对政治极为关注,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验。《老子》一书的创作,就是老子积极入世的有力见证。

老子所言之“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七十五章)。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权维度下的发展权解析_自决权-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德伯家的苔丝》—哈代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_人类命运-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