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培育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2015-10-20  作者:白杨
  2、农业投资体制制约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国家工业化战略,从农村吸取工业化资金,而我国对农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例如,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数量有限的国家财政和农民个体投资,金融信贷、间游资和企事业单位等融资渠道不畅,加之农业资的风险大、回报率低,农民自身的积累率低,极地阻碍了资金向农业领域的流动。

3、农业生产组织制约

我国农业经济一直建立在低水平、组织化程度非常低、专业化分工合作少的局面,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很低。缺乏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都在狭小的规模上从事传统农业生产,这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不相适应。清除上述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制度障碍,有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就须寻找新的思路和突破口,建立农业科园就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一条崭新途径。

四、我国培育农业科技园的对策

1、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从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层面培育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科技园。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农业科技园的基本理念。在企业层面,以建立循环型农业企业为目标,从生产源头和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削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在产业层面,建设以“绿色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化产业,不断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拉长产业链,从整体上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在园区层面,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用生态链条把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产业与产业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园区企业资源利用率,建成循环型农业科技园区。二是依托产业集群进行农业科技园建设。农业科技园是实现农业产业要素集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要素的积聚将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园区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科技园区内企业集群,要素的积聚,企业信息搜索成本低廉,促进了新产品、新工艺的诞生以及新技能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思路,催生了新产业,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培育现代农民,催生现代农业企业

一是实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工程。通过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掌握专业农业技术。通过建立以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民成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层次, 培养农牧林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构建以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研究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员及农业技术工人培养的体系。二是对从事农业经营者提出一定资格要求。农民要接受职业教育,取得合格证书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三是抓住“以工哺农”机遇, 加快培植农村主导产业, 着力培大育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提出并规划农业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组织推进力度,通过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军”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步伐,。

3、推进农业园区科技化和农产品质量建设

一是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通讯传媒的作用,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农业信息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也是近几年来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积极探索的重点。按照公益性、经济性要求, 加快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通过对农业科技园区人员现代信息知识的初步培训,加快农业网站建设, 打造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信息平台。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按照ISO9000和ISO14000 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示范和各类优质放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 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农产品品牌。

4、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

运用市场机制, 将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外向型农业、乡镇工业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龙头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聚集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各种要素,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 梅.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6)
[2]冯 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
[3]马淑琴.中小企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J].经济问题.2003(11)
[作者]白杨(1976—),男,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联系地址: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617000)
电话:
E-mail:baiyang51888@sina.com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职业积极应对能力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下一篇论文:培训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影响分析—以邯郸农村为例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