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贵州省农村信息化的规划与推进路径研究_信息服务-论文网

时间:2013-11-27  作者:陈建中,白万平,张文红,白明,文静华
选择若干县、市作为资源整合和区域资源库建设试点,在方案指导、资金支持、专家咨询等方面给以一定的扶持。通过试点,总结几种成功的整合模式,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县、市;

五是政府引导的投入机制,在信息化起步阶段,政府投入仍是主体,是农村信息化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引导支持,宏观调控的作用,着重推动前期网络和市场整合;

六是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把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以市场化的形式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

4.2整合资源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对策

一是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盘活和利用信息产业、科技、农业、广电等部门已有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应由各部门联合共建,实现系统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是在省域范围内,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网络系统,通过建设统一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把“第一公里”的信息资源放在这个平台上做;在市、县两级整合各部门现有的网站,逐步建设一站式的农村信息化网,在统一的平台上整合相关资源,实现“一站多用”;

二是终端的信息服务应结合实际需要区别对待--对于一般农村居民,信息化建设应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的普遍接入;对于一些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生产资料生产经营厂商、比较大的农产品集散地、乡镇企业、专业化生产村等,则应做到现代信息手段的普遍服务。

四是努力促成分层次的三电合一,突破行业界限的约束,逐步推进“三网融合”,近期在乡镇级信息服务中心实行应用服务的合一,建立基于服务的统一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实现涉农网络信息资源全面共享。

4.3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对策

信息化建设需要三支队伍,即信息收集发布队伍、农经农技、卫生保健等专家队伍以及三电的技术维护队伍,三支队伍的建设和积极性发挥决定了农村信息化的成败。

一是要建立省、地、县、乡(镇)、村级的专职信息服务运行队伍,纳入各级编制,在村级建议用村统计员来兼任,专兼职的信息收集发布队伍建设是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是专家队伍和良好的专家咨询体系,这是涉农信息服务核心的内容。按省、地、县各种层次建立健全专家管理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专家库的专家,对于专家的酬劳,要根据其咨询的时间和农民的评价由相应网站或电信运营商支付;

三是技术维护队伍,是农村信息化运行的重要保证。在乡这一级配备专门的信息设备的维护人员,以保证本乡相关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其人员经费由负责该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部门负责;

四是制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服务规范。由信息产业、农业、广电等部门牵头,明确信息服务体系的任务、资金来源、管理和长期良性运营等要素;

4.4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策

为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应采用“五位一体”信息传播服务模式,使边远山区的农民能通过多种途径方便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方式—使具备电脑上网条件的农经网信息服务站和普通用户,种养植业大户,通过专线接入或宽带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直接上网访问网站来查询和发布信息,及时获取全面的信息

声讯、短信方式---综合运用电话语音技术、文本语音合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应的软件,建成声讯服务台和短信服务台,为固定电话用户提供语音自动查询和专家解答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农经网短信互动服务。

数字电视方式---在数字电视网络上开办三农频道,拍摄播放可供数字电视视频节目,利用普及率极广的电视媒体传播三农信息,使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有线电视用户均能收看。

电子显示屏方式---在全省农产品贸易市场、农村文化广场、乡村旅游景点等建设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传播信息。

信息大篷车方式---利用信息大篷车长期“走村串寨”,现场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查询、专家咨询等服务。信息大篷车相当于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和流动的培训教室。

4.5通过评估引导促进信息化进程

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价农村信息化投资的使用效益,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有效运行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通过突出评价的政策性、依存性、连续性、渗透性、分散性、公益性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指导性的我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

第一步通过在全省在九个地州市各抽取1-2个单位作为评价对象(该对象可以由地州市自定最好的和最差的县乡)作极差摸底评价,并进行横截面的比较排序,找出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推进措施;今后以一定的间隔时间(如2年一次,或一年评价差的,一年评价好的)对上述单位(为保证客观公正,也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再次评价,以观察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分析政策效应,同时比较各地区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制定今后的推进计划;3)对于评价结果及时在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发布,以引起农民、企业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4)由于信息化评价具有动态性,指标体系也要根据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我省农村信息化推进的实际作适当的修订。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分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贵州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计量模型-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