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主导·理性·服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三原则-论文网

时间:2015-01-08  作者:吴冬梅,郑晓容

论文摘要:主导驾驭主体;理性统筹感性;手段服从内容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三原则”。只有在教学中坚持这三个原则,才能重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原则,从而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主导,理性,服从

多年来,在教学中我们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牺牲教学内涵,丧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如教学内容日益追求所谓的感性和趣味性,倚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打破枯燥进而忽视内容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课堂上,奇闻轶事罗列,笑话连连。凡此种种,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时代精神精华”来传授,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思辨性和现实批判性,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发展,不利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为此,重归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原则,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把理论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以下对主导驾驭主体、理性统筹感性、手段服从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三原则”的探讨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原则一:主导驾驭主体

第一,让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主导性。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讲授“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我设计和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南隐斟茶”、“鸡尾酒文化的精神蕴含”、“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境界”。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三个案例中蕴涵的哲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递进思考和逐层分析,像剥洋葱似的一步步揭示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内涵和人生智慧,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个例子中,典型“案例”就是教师主导性的一次具体发挥,正是因为教师用自己对理论的深刻把握通过个性思维建立起知识的一个重要起点,才让学生发生兴趣并开启主动学习之进程,这其中教师的主导性成为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只有以其主导驾驭主体才能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用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大扩展了知识习得的路径,教师和学生有可能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获得同一个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独掌”真理的人。然而这只是从绝对意义上说教师不再具有某种知识的权威性,从相对意义上来说,教师不仅能够具有而且必须具有某种知识的权威性。正所谓“学高为师”,“师者,传导、授业、解惑也。”从2005年开始经过多年的问卷调查显示:“你认为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据平均统计,知识渊博的教师占50.23%;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占20.04%。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依旧是知识素质,学识渊博是学生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因此,教师仍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灵魂。而且,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修养、阅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学生,这为教师向学生展开知识权威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条件。所以,教师应该着力把握的就是如何在可能拥有的知识权威面前主导学生的学习方向。随着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及知识体系的不断深化,相信教师具有的某种知识的权威性、阅历的丰富性和人格修为的道德性将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唯此,才能以其主导驾驭主体,从而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

第三,秉承“身教重于言教”这一永恒教育理念兑现教师的主导性。

生命价值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人格塑造人格,心灵涵育心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承担着生命价值教育的重任。这一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比之于自然科学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历,更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没有对真理的赤诚,没有理性思考的魅力,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仅仅把理论思想教学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本性。苏格拉底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有智者的辩才,原可以招徒收费、养家致富,可他却选择了为真理而奋斗的生活方式,以他的一生践行着他的哲学理念,启发我们追求真理,思考人生。孔子也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直接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1]。这就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身教的效果必然优于言教的效果,毕竟,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最为本质的教育途径。因此,把“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与教师的主导性联系起来,我们看到,要实现主导驾驭主体,就需要万分珍惜“为人师表”的意义,因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主导性的内在条件就是“垂范”,即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形象和踏实的教学作风。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_马克思-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以现代化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_殖民扩张-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