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及对货币政策的影响_泰勒规则-论文网

时间:2014-03-19  作者:黄启才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在经济结构模型中引入凸性菲利普斯曲线,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分析模型中的L-Q框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Q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相比,在经济结构模型中引入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后,既使央行采用对称的平方损失函数形式,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名义利率对通胀与其目标值的偏差和产出缺口的反应将不再是线性和对称的。同时,凸性菲利普斯曲线还能对著名的Kydland和Prescott(1977)以及Barro和Gordon(1983)的通胀偏差进行较好地解释。
论文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泰勒规则,非线性,通胀偏差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的货币政策实践出现新动向,那就是采用一种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Targeting)的货币政策框架。自1990年新西兰的货币政策率先采取通胀目标制后,加拿大、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瑞士等发达国也相继公开宣布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受此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波兰、捷克、南非等也开始在货币政策中采取相类似的做法。随着通胀目标制在各国央行逐渐盛行,关于通胀目标制的理论文献也大量涌现。但是出于简化研究的需要,大部分研究文献,包括国内的相关研究,采用的是线性经济结构模型和平方损失函数的L-Q分析框架,而由此分析框架导出的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必然是线性的,然而这对各国央行关于通胀和产出偏离其目标值的反应具有非对称现实难以解释。鉴此,本文通过在经济结构模型中引入凸性Phillips曲线,在一个由二次损失函数以及非线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构成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来检验有关最优利率规则的性质及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基于L-Q分析框架的货币政策规则

根据Kydland和Prescott(1977)年所给出的定义,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就是指货币政策动态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动态优化问题一般由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构成,其中,目标函数取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损失函数,并且通常假定具有二次函数形式;而约束条件则是对利率传导机制的模型描述,通常采用线性形式。这就是货币政策模型中的线性二次分析框架,我们简称为L-Q框架。

在传统的L-Q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下,央行的二次损失函数通常包含两个目标变量,即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则是短期名义利率。在价格粘性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描述为:第t期名义利率上升引起第t+1期产出缺口的下降,进而导致第t+2期通货膨胀的下降,即名义利率对两个不同的目标变量(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作用时间不同。考虑到名义利率对目标变量(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影响的时间次序是不同的,参考Clarida,Gali和Gertler(1999)的模型,将名义利率对目标变量影响的时间次序引入到跨期损失函数中,此时,货币当局的跨期损失函数可以假定为:

(1)

其中,表示第t期的通货膨胀;为第t期产出缺口;为通货膨胀的长期目标;表示产出缺口稳定权重;表示贴现因子,满足表示在第t期可利用信息下的条件数学期望算子。

经济结构模型是线性的,由简单的后顾型菲利普斯曲线和IS曲线两个方程组成:

(2)

(3)

其中,表示短期名义利率,表示在第t期可利用信息条件下,对t+1期通货膨胀所做的预期;表示t期真实利率;参数均假定为正数;分别为独立同分布的具有零均值和固定方差的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

货币政策制定者就是要在式1和式2线性约束条件下,选择名义利率使得损失函数(式3)达到最小。Svensson(1997)证明上述跨期货币政策动态优化问题可以转化为逐期优化问题。求解过程中涉及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假定是理性的,即。逐期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代入上式,可得到L-Q分析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4)

由式4可知,在形式上,传统L-Q分析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著名的Taylor规则一样,央行使用短期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分别对通货膨胀偏离其目标值和产出缺口做出线性反应。二者的不同仅在于后者是一种显性的货币政策规则,而前者是一种隐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也就是说,Taylor规则是直接按照通货膨胀偏离其目标值和产出缺口而进行逆风向行事,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要在遵守央行的目标函数和经济结构模型约束下,按照式4对通胀偏离其目标值和产出缺口进行最优的折衷。

三、基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的最优货币政策

当政策工具是短期利率时,如上所述,最优化目标服从线性约束和对称的平方损失函数就意味着线性的决策规则,由此央行可根据通胀和产出偏离其目标值进行相应比例的名义利率调整。事实上,这也是众多研究者选择线性Phillips曲线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大部分关于货币政策行为的最优规则推导都是基于上述的L-Q框架,如Taylor(1993,1999)、Svensson(1997)、Clarida等(1998,2000),然而近来关于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对这种形成线性Taylor规则的L-Q传统假设产生怀疑,特别是对短期通胀与产出的折衷,人们已经认识到可能是非线性的。其实,早在1978年,Baily就提出在名义工资向上弹性而向下刚性的传统凯恩斯主义假设下,凸性就可能出现,从而产生准凸的总供给曲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下资金安全性分析_内部控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韩国储蓄银行爆发挤兑风潮需引起关注_风险警示-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