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本文用人均实际GDP年度变化作为被解释变量,描述收入的微小变动,以便灵活把握经济增长变化。另外,包括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资本流入、资本流出、直接投资等变量在内,本文均使用以美元计价经调整的实际值,以排除通货膨胀及国别影响,更准确反映经济发展状况。
另外,机构质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是其数据不易获得,且多建立在说明性文字的基础上,具有主观性,本文并未对其进行考虑。
三、基于Klein改进模型的实证研究:资本开放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
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实证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2)
其中,Y为按照货币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以2005年为基期*;edu代表教育水平,分别用EDUS(中等教育入学率)与EDUT(高等教育入学率)表示**; 为第t年投资水平,用PFIN(一国的年度投资占GDP比率)表示,其中,年度投资用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来反映***; 为第t年人口增长率; 为第t年资本开放水平,分别用KI(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资本流入流出总额与GDP之比)与KD(资本项目中直接投资总额)来度量。
本文首先将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包含在模型,得到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若存在显著无关的因素,则在下一步回归中剔除。另外,由于世界各国教育数据时间跨度较短,在模型中会缩短模型时间跨度,影响回归质量。因此,我们也考虑了将教育数据从模型中剔除后的回归结果。
(一)考虑教育水平数据的模型
由于各国教育数据大多集中在1990年后,为了将尽可能多的利用收集的数据,本文选取了132个国家1990-2007年的数据进行回归。
当资本开放度用 (资本流入流出总额与GDP之比)、教育水平用 (高等教育入学率)表示,假设模型为固定影响模型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见附表1;当资本开放度用 (资本流入流出总额与GDP之比)、教育水平用 (中等教育入学率)表示,假设模型为固定影响模型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见附表1。
通过附表1中结果,可以看出,前四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2,P值接近0,均在99%的置信水平下。这表明教育水平、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投资水平、人口增长率这几个控制变量显著性较高,对模型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
反映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几个变量: , 与 的显著性相对较差,但可以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上通过t检验,即可以在90%的置信度下认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显著,这也证明了二次关系的存在。通过观察这三项的系数,可以看出,资本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见图1。这与Klein的研究结果相同,再一次证明资本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较资本开放初期及后期显著。
从整体上看,采用 的结果优于采用 ,其F统计量为3.488,其P值约为0,在0.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DW检验统计量接近2,不存在序列相关,模型总体拟合良好。所以,采用 作为衡量一国教育水平的指标要优于 ,即一国中等教育入学率能更好解释其经济增长。
在此之后,我们又分别对 (资本项目中直接投资总额)与 、 的组合进行回归,并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减少截面数据异方差的影响。得到了相似结果,但解释变量,尤其是反映资本开放程度的几个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减弱,主要指标如:DW值、拟合优度也受到影响。这表明,在包含所有控制变量时,资本流入流出总额更能反映资本开放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即 能更好的反映一国资本开放程度。
(二)不考虑教育水平数据的模型
资本开放及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对较长的时期,为从更长时间跨度上研究资本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暂不考虑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得到尽量长的时间跨度和尽可能精确的数据,我们去除了所有含短缺数据的国家,最终样本为63个国家1980-2009年的数据。
当资本开放度用 (资本流入流出总额与GDP之比)表示,假设模型为固定影响模型时,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见附表2;当资本开放度用 (直接投资总额与GDP之比)表示,假设模型为固定影响模型时,用可行的广义最
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见附表2。
从整体上看,两表的F统计量均在0.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其P值约为0。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