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_高中生

时间:2012-02-21  作者:秩名
  调查显示,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在高中毕业后的首选仍就是升学、深造。差异处在于学生在其他选择方面和创业或就业方面比家长要略微开放些。社会阅历的磨砺使得家长对子女高中毕业就直接就业或创业要保守和现实些。只有少量的家庭(不超过3%)的会选择让子女留学。

②在文科或理科的学科选择上,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有较大的趋同性。数据中对“很有前途”的选项中理科的选项高于文科的选项。而“很无前途”的选项中理科的选项低于文科的选项,仍反映出现在社会上,理科生就业的渠道和可适应范畴要好于文科学生。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就读文科或理科的侧重趋势减弱。文科理科对就业的影响权重在降低。

③关于学生面临的主要素质缺陷问题,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有比较一致的契合度;在专业知识、相关工作经验和其它选项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家长的评价。在专业知识和技能选项中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差距较大。在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方面,家长的选项低于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承受压力方面,家长的评价和学生自己的评价差距较大。

3.2关于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预测表示堪忧。而就业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问题是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的稳定性。

①是关注度问题。家长和学生均普遍对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关注。其次,学生和家长中的大多数对就业形势表示不满意,不乐观。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和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表明家长对就业仍然怀有信心。

②就业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问题中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曲线的基本走向和契合度比较类似。家长对就业时的经济收入更看重。学生则更期望自我价值的体现。学生和家长都更注重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机会。在校高中生多是1992年后出生的90后。而对工作环境的选择分歧较大高中生,表明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高于家长。而家长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些。

3.3关于择业观念家长和子女都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问题上,都趋向于先就业,再择业。在大学毕业后是否自主创业方面,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创业欲望。在家长对子女择业影响方式上,说明对子女的了解程度最熟悉的是家长和子女自己。但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时更多的体现出民主和引导的方式。父母对子女择业影响程度问题是较大的。

①受访者中择业观念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趋势契合度较高。首要关心的是“个人价值(专业和个人兴趣)的实现”。其次是都趋向于“先就业,再择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自主创业意识较强,而家长更趋保守和稳健。

②在家长对子女择业影响方面,有接近一半的家长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专长、意愿”来进行选择。还有23.8%的家长采用由子女自己选择,而自己在一旁做参谋引导。只有11.75%的家长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孩子选择。而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的仅占8.73%。数据说明对子女的了解程度最熟悉的是家长和子女自己。但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时更多的体现出民主和引导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③家长对子女就业的影响程度中的“影响较大”和“影响一般”两个选项上合计为79.29%。。表明家长认为对子女的影响程度是很大的。而学生的选项则正好相反。表明学生自我意识远比家长估计的高。

3.4在优先选择就业单位的类型上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国有企业上。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的愿望达到17.51%的比例。在就业优先选择的城市或区域上依次是首选出生地,其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特区和直辖市。而家长更愿意子女留在身边就业。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是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符合爱好和兴趣,工资待遇高和受人尊重。

①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家长的期望值更高于学生的愿望值。作为家长更希望子女能进入工作稳定,福利优厚的机关和国企工作。学生在选择上则表现出更多样化的趋势。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三个选项上,趋势基本相似。数据显示出,作为经济主力军和数量更为庞大的三类企业,却不是学生和家长愿意就业的部门。其中有工作压力大,紧张程度高及待遇低等原因外,还有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差距。在自主创业方面高中生,学生的选择比家长的高出9.18%,达到17.51%。表明学生更愿意自主创业的尝试和探索。而家长中有8.33%的选择率也表明自主创业是未来越来越重要的就业的渠道和趋势之一。

②1/5的学生和1/3的家长选择了“出生地就业”。如此高的比例,表明独生子女这一社会问题的制约和影响。相比直辖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已经使得大学生就业的选择更广阔。因此,经济发达与否是环境的主要因素。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选择很低。国家如果想吸引大学生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基层就业,就应当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③数据显示,在选择就业职业时,学生的首要选择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家庭状况的影响因素是第二位的,占22.04%。符合爱好占20.34%。前三者都超过20%以上的选择率。工资待遇、受人尊重分别占到18.91%和15.94%。说明工资待遇高低很重要,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是自我价值体现的一个尺度。而“受人尊重”是个人价值衡量的又一个软指标。即使待遇高,但不受人尊重,也是排斥之列。

3.5高考失利时的选择问题“考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表明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倦怠感。有超过1/5的学生和家长选择了复读。而高考失利后马上就业问题学生和家长都非常谨慎。学生和家长对成人高等教育普遍不看好,也表明社会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态度。

①首先43.79%的学生选择了“考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而家长则仅有22.96%的选择此项。分歧还是很大。表明家长对不理想的学校或专业有较强的顾忌心理。而学生的选择说明他们对高考的倦怠感很强。选择复读是家长和学生选择非常接近的选项。都超过了1/5。因此,如果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前提下,再复读一年,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学生和家长比例很大。

②而在先就业再上成人高等教育的选择中,学生的比例为14.90%,家长的比例仅为6.03%。一方面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和家长都要面临很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再有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衰落及社会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不认可高中生,也使得这一选择举步维艰。家长作为有社会阅历的群体,对此更是谨慎。

在选择是否直接就业问题上,家长和学生谨慎更是显而易见。而家长更多的是将决定权交给子女自己选择。

3.6关于高等教育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作用普遍得到认可。但认知度不高。家长认为高等教育对就业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持谨慎乐观态度。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对就业“重要,但不是绝对的”。学生对上大学对自己未来人生的重要性问题,有28.8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学生选项最高的是“重点在于自己未来的努力” 超过三分之一。

①选择“非常有用”的占到49.46%。选择“比较有用”的占到32.08%。二者合计为:81.54%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表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可高等教育对自己知识和能力提升的作用。但选择“非常有用”的学生未超过50%,也表明,高等教育对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作用的程度认可度不高。

②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具有特殊高技能的就业者。

有25.90%的家长认为高等教育对就业“非常重要”。而有61.75%的家长选择了“重要,但不是绝对的”。表明高等教育对就业的影响力的认可程度,持绝对态度的仅占1/4。而超过6成的家长持有谨慎乐观态度,在认可其大方向的同时,理性成分增加。说明大多数的家长对高等教育对于就业的作用认可度不高。

其中值的注意的是61.75%的家长认为“有意义,但不绝对”。除了表明他们理性看待高等教育的作用外。说明,家长们对当前高等教育对就业作用的不认可的心理。这一点,值的政府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教育功能及自身工作的定位进行反思。

③学生中选项最高的是“重点在于自己未来的努力”占32.13%。表明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努力更为重视。而上大学并不能代替未来的努力。有28.8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表明学生对上大学重要性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未来重要性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和“机会”价值的重视。“对于社会关系”问题,学生的选项仅占6.98%高中生,一方面或许体现出学生对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另一方面表明学生的观念中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看重程度不高。有17.40%的学生选择了“重点在于机会”,表明学生对机会价值的认识程度很高。

3.7家长让子女上大学的目的首要就是为了就业,其次是提高子女社会竞争力和提高素质。家长和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国内名牌大学、外语和社会关系是影响找到理想工作最重要的因素。

①选择最多的分别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打好基础、为了孩子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中最高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础”,占23.24%,其它高选项的因素也均与就业与竞争力因素有关。因此,就业与相关的素质能力培养是核心目的。对文凭与实际技能之间关系,学生和家长中的大多数都没有突出强调文凭的价值与功能。这些方面学生与家长看法的契合度很高。而在实际技能的选项上,表明家长对文凭与实际技能都重要方面认知度更高。学生更趋向于“实际技能”。

②“素质好”的选项是学生和家长公认的影响就业的第一要素。其次是,选择“国内名牌大学”。表明,一方面受访者对国内名牌大学的认知度很高,也折射出一般大学教育质量与对考生吸引力方面堪忧。外语同样是公认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关系硬”的选项上,表明关系仍是高度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家长的感受尤甚。


参考文献:
[1]陈国英.高中学生升学就业倾向的实证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P52-54;
[2]徐国兴.高中生的大学升学抱负和升学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3:P43-47;
[3]陈军冠.谈谈高中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教育[J],湖南教育,1981(05):P6-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创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途径探索
下一篇论文:试论掌握电子技术概念的方法_概念现象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