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促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诞生和迅速发展[1]。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协作探究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PB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探究
0引言
随着学习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促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诞生和迅速发展[1]。CSCL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共同活动情境中的意义以及意义建构的实践,同时也包括诸如以问题情境设计为中介的小组讨论学习方式。CSCL的研究趋向更加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其研究方法更加注重描述性而非实验性[2]。因此,CSCL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意义建构。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典型范例,也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学习者学习中意义的建构。
1 概述
1.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是由问题激发产生的,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协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并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3]。
1.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简单讲,就是把协作学习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导、支持和优化协作学习[4]。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人们对于CSCL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其中美国学者考希曼的观点代表了CSCL研究的主流。
2002年,考希曼在CSCL2002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出了CSCL的定义:“CSCL这门学科着重研究在共同生活环境中的意义和意义缔造的实践,以及设计的人工制品被这些实践活动应用为中介的方式”。这个定义表明教育学论文,协作意义建构以及工具制品如何中介或影响该过程的方式成为CSCL研究的主要问题。[5]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CSCL中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以及建构意义的研究。而PBL理念为CSCL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协作探究问题的过程,能使我们更加容易的分析学习者意义的建构以及人工制品作为中介对这种意义建构的影响。
2 PBL理念下CSCL模型构建
PBL理念下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就是在网络环境中,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成立的在线小组,利用学习平台提供的资源门户,搜集并整合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平台提供的各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交流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或学习方式。
对于其模型的构建,有利于CSCL系统开发的问题定义和需求分析阶段的开展;有助于将CSCL相关理论的抽象概念抛锚于具体的CSCL实践之中,加深我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同时在具体的工作、学习实践中,借助模型作为支架,可以帮助我们在繁杂的现实世界之中,分析现有的CSCL系统,把握其本质。[6]因此,我们可以把模型看作是联系CSCL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探究PBL理念下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这种教学或学习方式的时候,我们先对其模型进行构建。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该CSCL模型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在线小组
在线小组的成立由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平台的管理员发布学习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对学习的参与者提出相应的特征、能力和数量的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任务申请的系统,使学习参与者能够按照学习任务提出的要求进行任务的申请,最后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和教师对任务的管理能力的分析,成立解决问题的最佳在线学习小组。
(2)整合信息资源
平台学习资源指的是一种学习资源的门户,它将各地教育信息资源库、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网站群、虚拟教研中心等整合于旗下,将各地区的教育资源描述信息集中起来,资源则分布在各地存储教育学论文,在各地资源库内容更新的同时,同步更新资源中心的索引目录、目录索引中心以及各地市的资源库系统[7]。通过平台学习资源门户,学习者可以快捷的、全面的获取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搜集到的学习资料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学习资源。
(3)提供交流平台
学习平台提供的交流方式在学习者协作探究问题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可以用系统提供的同步通信(网络视频广播、网络聊天室和视频会议)和异步通信(E-mail、BBS、博客和新闻组)等方式进行交流。由于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合作交流的,它具有人际沟通方式的虚拟化,因此它对学习者交际技能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点:一方面,对学习者的言语技能要求较高。由于在网络上人际沟通的虚拟化,而不是面对面的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掌握在交流时如何使用文字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问、如何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的高超的言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IT技能。如使用公告栏、聊天室、E-mail、数据库等技能,只有参与者娴熟地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使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8]
(4)评价协作过程
基于问题情境的CSCL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的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在CSCL中,可以用BBS、聊天记录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教师除了可以查阅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外,还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在协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参与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匿名的聊天、投票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互评。对学生参与协作的时间、发表留言和学习成果的多少,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记录、评分,随时反馈给学生。使用CSCL提供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小组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9]
3 PBL理念下CSCL的优点
3.1问题情境的设置更为逼真
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问题情境。一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都是教师用比较抽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有时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PBL,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去呈现我们的问题,创设一个逼真的,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还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去认识该问题,从而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后来的探究和学习。[10]
3.2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
传统的合作学习,学习资源的来源,大多来源于书本,不仅信息量较少而且查阅起来非常的困难。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教育学论文,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寻找资源。然而,当今网络上的资源,可用“浩瀚”两个字来形容,如此之多的且未经梳理的各种资源,会导致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湮灭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平台学习资源门户的建立,可以提供信息量丰富、结构合理、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者更加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
3.3评价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CSCL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意义建构,这种有意义的建构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对于学习结果的关注”。相比传统的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注,能够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在小组中的展现,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另外,评价方式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变,也是教育素质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2]Koschmann,T.Dewey's Contribution to theFoundations of CSCL Research[A].In the Proceedings of Computer Support for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2002)[C]. Boulder,CO., 2002.56-58.
[3]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7-114.
[4]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5]柴少明,赵建华,李克东.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96.
[6]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9:249-274.
[7]罗江华.解套形与实——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
[8]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1.
[9]秦安兰.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6):29.
[10]高瑞利,孔维宏.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4(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