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目标教学活动一般都有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等人员参与其中。促进课程中心。通过以课程中心为展现的资源平台建设。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课程中心,资源平台建设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必须将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扩大到课堂之外,让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当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信息技术手也愈来愈广泛的被高校师生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由于可以使教学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流通从而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要实现网络教育,必须有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给参与教学的人员,让这些人都能方便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参与教学活动的所有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利用教学资源。
1、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目标教学活动一般都有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等人员参与其中,如何让这些人员都参与到其中来。所以把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让课程负责人以创建精品课程的方式加入到资源建设中。
提供一种简单的操作模式,课程负责人只需要能上网,就能进行课程站点的制作,将自己平时在降低课程负责人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门槛,让课程负责人可以在资源平台上通过简单的资源上传、资源维护就可完成课程站点的建设;让需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学生、教师可以快捷的利用到需要的资源并能参与到课程建设,资源建设;让管理人员通过资源平台可以掌握、检查指导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的情况,促进课程中心,资源中心的发展;通过以课程中心为展现的资源平台建设,还可以避免既建课程中心,又建资源中心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要实现既能放教学资源,又能方便的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提供资源的利用的同时促进课程中心的发展;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能快速、高效的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科技论文。
2、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框架设计教学资源按学科、课程信息进行分类上传管理,各课程站点可以引用相关的资源;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注册、访问记录。
系统管理:系统权限设置、分配,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
教学资源管理:负责教学资源库的管理,让有权限的用户可以方便的根据资源分类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上传、维护、利用等管理。
教学资源评价管理:用户可以对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做出评价,是否对教学资源改进,提供相应的反馈意见建议。科技论文。
课程站点管理:课程负责人可以创建课程站点,并对课程的所用内容进行维护,组建教学团队,完成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工作。
课程站点利用评价管理:用户可以对各个课程站点做出使用评价,是否需要改进,与课程负责人进行交流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改进。
用户交流管理:用户与课程负责人、资源管理者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交流沟通,如留言、在线交流等。
系统功能模块图如下:

图2-1 功能模块图
3、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的技术概述一般对于经济实力不是很好的高校,不可能去花钱去购买这样的软件,可以选择自主开发。目前可以快速实现这样系统的方式是采用ASP.net的MVC框架,建立好各种网站的模板在资源平台上,当需要创建课程站点时,选择相应的模板,调用资源平台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即可很快的实现课程网站,让课程上网。所以,系统采用B/S架构,后台数据库建议采用MS-SQLServer 2005 ,它可很好的支持.Net平台并为以后数据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下是本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数据字典。可供参考。
表名 |
列名 |
字段说明 |
CourseWeb |
CWebID |
课程站点编号 |
|
UserID |
课程负责人ID |
|
WebMDID |
所用模板编号 |
|
CWebEnName |
课程英文名 |
|
CWebName |
站点名称:通常取课程名 |
|
CWebState |
站点状态: |
|
ClickNum |
|
|
IsDeleted |
|
CallerMsg |
CallerMsgID |
留言ID |
|
UserID |
|
|
MsgID |
|
|
CMsgContent |
访客留言(250汉字) |
Response |
ResponseID |
答复ID |
|
CallerMsgID |
留言ID |
|
Response |
答复内容 |
|
ResPsTime |
时间 |
|
UserID |
用户ID |
Resource |
ResID |
资源ID |
|
CWebID |
所属课程站点 |
|
IsShare |
是否共享 |
|
ResTypeID |
资源类型ID |
|
ResDescribe |
资源简介 |
|
ResContent |
资源内容 |
|
ResDotpath |
资源路径 |
|
UserID |
用户,上传者ID |
|
IsDeleted |
是否删除 |
ResType |
ResTypeID |
资源类别编号 |
|
ResType |
资源类别名称(根据后缀来判断) |
User |
UserID |
用户ID |
|
PassWord |
密码 |
|
FullName |
全名 |
|
RoleID |
角色 |
Course |
CID |
课程编号 |
|
CName |
课程名称 |
|
CDescription |
课程简介 |
|
CSyllabus |
课程大纲 |
|
CWebID |
课程Web站点ID |
|
CWebSite |
课程站点地址 |
CourseComment |
CCommentID |
课程评价编号 |
|
CID |
课程编号 |
|
CMTOriginID |
课程评价来源 |
|
CMTTypeID |
课程评价类型 |
|
CMTSummary |
课程评价摘要 |
|
CMTFile |
评价文件实体保存位置 |
WebModel |
WebMDID |
模板编号 |
|
WebMdName |
模板名称 |
|
WebMDPath |
模板位置 |
|
WebMDResume |
模板简介 |
4、总结以课程中心为表现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从建立开始就考虑到利用的效率问题,涉及到了各个层次的需要,让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都可方便的参与创建,可以边建设、边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资源平台的水平,更好的为高校的教学服务,为课程建设提供平台;促进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方法,让教学活动尽量不受空间、时间的制约,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免了投资浪费,一次建设,多方面受益。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管理来进行资源平台的建设。科技论文。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管理上对资源平台的应用做相应的要求,做出考核指标,指导资源平台的建设。
[1] 吴志玮. 优化发展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科技创新导报.2007NO.36 241-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