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论文

自动化驼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自动化驼峰是利用计算机原理控制车辆的溜放速度,在溜放过程中,车辆减速器不断地接收计算机下达的控制命令对溜放钩车进行连续调速,使其出口速度与计算机给定的速度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运用当中溜放钩车速度误差大一直是自动化驼峰比较突出的问题,出口速度过高会造成追钩或与股道停留车相撞,速度过低会造成被后续勾车追撞或发生侧面冲突,夹停有可能因侧面冲突或正面冲突造成脱线事故,这也是制约驼峰设备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经过分析发现除与天气、外界、车辆本身不利因素以后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驼峰,速度控制,故障分析,采取措施
 

自动化驼峰是利用计算机原理控制车辆的溜放速度,在溜放过程中,车辆减速器不断地接收计算机下达的控制命令对溜放钩车进行连续调速,使其出口速度与计算机给定的速度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运用当中溜放钩车速度误差大一直是自动化驼峰比较突出的问题,出口速度过高会造成追钩或与股道停留车相撞,速度过低会造成被后续勾车追撞或发生侧面冲突,夹停有可能因侧面冲突或正面冲突造成脱线事故,这也是制约驼峰设备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经过分析发现除与天气、外界、车辆本身不利因素以后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测速雷达故障原因分析

1.1雷达天线自检电源的关机时机

武威南驼峰采用T.CL-2型驼峰测速雷达,运用8mm波技术、多普勒原理实现对溜放车组的速度测量,在控制电路中采用了自检电路,当减速器区段空闲时,实时对雷达的自身工作状态进行连续检测,确保雷达工作良好,只有当钩车进入减速器区段后,通过JGJ继电器的落下接点才能断开自检电源进行车辆测速。自检信号也是经由多普勒信号通道送给计算机,自检频率为2000HZ±10HZ,相当于31Km/h的速度信号。由于停检时间较晚,故将对正常测速造成影响,使钩车速度控制产生误差。

采取的措施:对于TW-1型自动化驼峰增加了一雷达控制继电器LKJ,其励磁条件为当系统处于溜放状态时得电吸起,平时LKJ在落下状态,使自检电源经其继电器的两组落下接点后输出,实现对雷达的自检,一但进入溜放状态,即停止自检,进入测速状态。

对于TW-2型自动化驼峰对雷达自检电路进行了改造,利用踏板条件确定天线自检电源的关机时机,同时保留原减速器轨道电路的占用条件,因踏板安装在距减速器入口大于7M的位置,对于小组钩车解决了由于停检时间较晚,对正常测速造成影响产生误差的问题,又可以通过踏板计轴对大组车实现放头拦尾的控制,即提高了车辆解体效率,又实现了双套冗余技术。

1.2雷达自检控制电源问题

原TW-1型自动化驼峰雷达自检电源为直流12V,电路采用ZG13.2/2.4硅整流与电容并接构成,此型号的硅整流变压器最低档输出为10.5V,经电容滤波后实际输出为14.85V,当外电网波动时应变速度慢,瞬间产生的高电压容易烧损雷达自身放大板上的4N35光电耦合管,造成雷达自检故障。

采取的措施:TW-1型自动化驼峰为确保测速雷达可靠工作,对雷达的工作电源和自检电源进行了改造,一是在雷达电源前级加装了一台5KWA的交流净化电源,二是雷达自检电源直接采用12V直流稳压电源,自检电源质量得到了改善,雷达自检故障得到了有效控制。

TW-2型自动化驼峰雷达自检电源采用双套24V直流稳压电源,使雷达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1.3雷达的安装位置及方向调整欠佳。

在溜放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目的制动位没有制动的情况,每次都是因为系统没有测到钩车速度,有时测到的入口速度时机较晚,造成制动时机滞后钩车超速。在维修测试时,雷达的方向调整难度大,对出入口速度的测量很难做到两头兼顾;有时为满足出入口速度测量,不得不人为的提高雷达天线的灵敏度,而忽视邻线的干扰;如测速雷达箱的基础地基松软、箱内雷达减震架螺丝固定不紧,车辆通过时振动使雷达方向改变,系统误报途停或信号间断,也会造成钩车失控现象,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都与雷达的天线位置有关。

采取的措施:定期对雷达进行测试方向进行调整,其方法如下:

⑴在雷达箱内1、2端子上测电源电压为AC220V±22V,在5、6端子测自检频率为2000HZ±10HZ,同时测交直流电压,一般交流电压大于直流电压1~2V左右;在11、12端子上测试雷达自检电压为直流24V(或12V)。

⑵调整雷达最大辅射方向:用专用套筒将雷达箱内减震架上的固定螺丝松开,雷达测试仪安装在三角架上放置于减速器出口轨道中心处,仪器的高度调整到与车辆的车钩高度一致,将测试仪的测试开关扳到功率一侧,调整雷达在箱内的位置,水平方向为±10度,垂直方向为4度,当测试仪接收到最大雷达信号时,雷达位置不动将测试仪左右分别移动一米的位置再次进行测试,收到的雷达信号均低于中间位置的信号,确认该雷达方向已调好,将固定螺丝拧紧。

⑶雷达灵敏度的测试:将雷达测试仪放置于雷达箱前10米处并调整测试仪的方位,使其对准雷达,用专用分路线将减速器轨道电路短路,切断雷达自检电压,将测试仪的测试开关扳到速度位置,再分别向测速雷达发送速度信号,雷达显示窗上分别显示相应的速度或频率。

2.车辆减速器的故障分析

2.1减速器开口调整不标准

武威南驼峰二部位采用5+5节TJK3型、三部位采用6+6节TJK2型浮轨重力式减速器,只有当车轮挤开制动轨并使浮动基本轨把车轮抬离轨枕板时才起到重力式制动的作用。因此减速器的开口尺寸如大于车轮厚度,将起不到制动作用;但如果开口尺寸太小,对于厚车轮将使浮动基本轨抬离太高而造成过大的附加制动力,使空车容易挤出。因此,对重力式减速器开口尺寸的调整是保证减速器制动力稳定和安全制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文发表

在实际运用中溜放过程中轻车上车辆减速器制动轨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也有重车上制动轨的现象,不但会造成减速器的制动力下降钩车出口速度超标,而且会造成制动轨严重擦伤,在其表面形成10MM左右的深槽,为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因内外制动钳通过主轴和钢轨承坐绞接到一起组成制动钳组件悬挂在制动轨上,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3MM,允许误差为±3MM,因此制动钳在基本轨上左右摆动以适应车辆的蛇形运动,当两侧制动轨顶面的最小距离大于1351MM时,其车辆轮对内侧距离为1350-1356MM时,其左右摆动量就达不到要求,容易被挤出上轨,擦伤制动轨,找到问题所在后对上轨严重的车辆减速器开口进行调整,逐步缩小两制动轨的距离以满足各种类型车辆的蛇形运动,通过观察和测量当开口为1346-1347MM时为最佳状态,重车上轨现象得到了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调整的方法:

2.1.1首先对车辆减速器的各部开口进行测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粤海火车渡轮燃油消耗问题的调研攻关
下一篇论文:预载对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中横向运动引起的悬浮力衰减行为的影响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交通论文
最新交通论文
读者推荐的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