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我简单的认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
从1997年到2010年,十三载春秋弹指一挥间。这十三年里,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随着环境、课改的不断改变而提升着。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我简单的认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老师才是最美丽的老师;有广阔内涵的数学课才是最美的数学课。所以在课堂上我试着让自己脱离单调的计算和考试的压力,试着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试着让孩子在课堂上寻找数学学习的方法,试着让每个孩子拥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生命化教育理论,真正去了解它,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做的正如这个理论所倡导的一样:让学生学到东西,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就是一堂好课。这个理论坚定了我创造美丽数学课堂的信心。于是我决定对自己十三年的课堂实践也做一个梳理,从课堂的角度来解读生命化教育,让生本教育衬托美丽课堂。
我的数学课堂有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自主探索,二是合作交流,三是教师讲解,四是练习巩固。论文参考网。这几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充盈生命活力,能促进智慧生成、能洋溢生活气息、能呈现灵动色彩。让学生去享受数学,享受数学学科的美丽。
1.自主探索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面对一个新的知识,让他自己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一年级备《认识角》一课时,我在想,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为环节的教学服务,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值得挖掘,于是我就以学生熟悉的教室、熟悉的桌椅板凳为教具触动学生们的情感。你们看:我们的桌椅板凳排列的这么整齐,教室美不美?“美!”同学们齐声回答。“可是,王老师发现桌椅板凳上有许多角,向这样的角,你还能在咱们的教室里再找一找吗?”“能!”我窃窃私喜,“找一找,然后告诉你同桌”,话音刚落,叽叽喳喳地声音已响起,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就高高地举起来了,有的同学能找到角,有的同学跃跃欲试想上黑板前画角,有的同学还能做出角来……好高的效率!让学生自主去探索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班级中哪些物体上有角,拓展了思考空间,参加了知识形成过程,增加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收获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美丽。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就是当学生们自己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让他们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论文参考网。学生参与程度逐步加深,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情绪也随之更加活跃。我认为合作交流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去体会,在这个环节上一定要把握住一点:交流值得探讨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简单的问题不用合作交流。例如8加2就等于10,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对于学生来说没困难。每个人都能说,所以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如果形式上的交流,就会出现前面一个人说,后面的人都在重复他的话。论文参考网。
稍有思考性的问题,再让学生讨论,其间只要老师注意还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小组成员之间必有讨论甚至争论产生。下面是课堂中交流的片段:合作交流98-9-19怎么算才简便,云朋说:“把98看成99,99减9等于90,然后把19看成20,90减20等于70,刚才98身上多看了1,在减19身上也多看了1,所以不多不少正好等于70”。云朋刚说完,李营马上接着说:“云棚,我还有一种方法比你加1减1的简单,这不是连续减吗,我把后面的减法改成加法,先算9加19等于28,然后用98减28等于70”;田开存说:我认为李营说的不对,他把运算符号给改变了,老师怎么能让呢?李营说:我是改符号了,可是结果也等于70啊,并没错啊。这个小组的同学因为算法的不同,争论起来了。经过好一阵子的争论,最后总结出做这样的题先根据数字的特点,把减减变成减和来算最简便。小看他们只是为了这道题的做法而合作交流,大看其实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参与了减法性质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而学生通过交流把那么长的话概括成了六个字减减变减加和。多么可爱的合作交流啊!难道这样的生本教育衬托出的课堂还不美吗?
3.教师讲解
自主探索也好,合作交流也罢。在以上两个环节之后教师讲解就是一节好课的画龙点睛。教师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让学生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4.练习巩固
所谓巩固练习,就是当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新知识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在我的课堂上我很少说练习两个字。而更多是以游戏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在玩中学,在玩中巩固。这也就是学生们认为的上半节课“玩”半节课。比如我们学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时,在讲授了全部知识,进入巩固训练环节时,我就和同学们说,你们累吗?我们游戏一会。大家可以拿尺子来随意测量一下橡皮、文具盒、课本、课桌、讲台、黑板、教室的长和宽。于是学生们纷纷离开座位开始测量。课堂的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测着测着,有两个学生在测量课桌的高度时意见有了分歧,一个说:课桌的高是8分米,另一个说课桌的高是80厘米。就此我让大家静下来,让他们就这个问题判断一下谁说的对,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明白了一分米就等于10厘米这个知识点。如果孩子们学完新知就进行干巴的练习,而不是这种游戏的形式,我觉得会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巩固,只能是短时间的机械记忆,上升不到理性认识。
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而这一切,都是生本教育衬托出来的。回首走过十三年的教学之路,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在以学生为本,成绩又不能落后,还要创造愉快课堂的重任下,我有时手忙脚乱,也有时顾此失彼。但我仍要感谢生本教育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坚定了把课堂上的时间多交给孩子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遥望今后的教学之路,或许我仍象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满怀信心、满怀激情、满怀憧憬,将用生本教育衬托美丽课堂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