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营造“快乐满园”的氛围,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是我们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春光遍地”境界的有效策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所给予学生的“安全度”不够。(几位学生演示班会情境,一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王宁”,大胆提出自己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这种交互其实就是一种演示,生活中已经会的东西不需要演示。
关键词:口语交际,有效性,安全,情境,交互,实践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营造“快乐满园”的氛围,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是我们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春光遍地”境界的有效策略。
1.提高安全度,享受“无忧无虑”的交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不是“金口难开”,就是“投机作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所给予学生的“安全度”不够。学生怕说不好、说不全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如此“甘于寂寞”,如此“温顺”,并不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它。
1.1树立平等意识
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谦和的笑容化解学生的敬畏,以鼓励性语言启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坐到一起聆听其他同学交流,共同展开讨论和评价。
如二上年级“我的想法”这一课,我就坐到了学生席上,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由班长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王宁所在的班级改选班干部,现在他们正在推选劳动委员。
(几位学生演示班会情境,一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王宁”,大胆提出自己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主持人: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学生甲:他很大胆。
学生乙:王宁平时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所以他想当劳动委员。
学生丙:要是他没能选上,会很丢人。
学生丁:不对,他要当劳动委员,说明他有上进心,还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没有选上不丢人。
教师(从学生席上站起来):是呀,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份勇气,有这样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
主持人:你会选自己吗?你想选自己当什么?
(学生发言踊跃,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采,似乎现在我们班也在改选班干部。我坐在学生席上默默地听着,偶尔纠正一下学生的语病,不住地对学生点头微笑。无疑,这堂课成功了!)
1.2放缓训练坡度
(1)搭建展示平台,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于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所以,我们尽可能先安排小组交流。这样做可以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了小组交流的基础,当众表达就会顺理成章。
(2)降低交流难度,允许学生借助实物道具表达。论文参考网。
课堂上允许学生带着实物道具来交流,学生的表达有所依托,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交流的信心与兴趣都会提高。
如二年级“夸家乡”、“奇妙的动物世界”;三年级“丰富多彩的世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五年级“我是小小推销员”等……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带实物、图片,甚至影视片断等交流。
我在上三年级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课时,提前一星期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有条件的搜集实物。于是,有的学生带着各色、春联,来介绍咱们上虞的贴春联风俗;有的学生带着霉千张,来介绍咱们上虞最有名的崧厦霉千张制作工艺;有位学生的表弟刚满月,他则带着一袋剃头果,来向大家介绍满月剃头风俗,还当堂分给同学品尝……课堂气氛之轻松活泼,学生参与交流兴趣之浓厚,可想而知。
1.3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
教师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会不断地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如“你说话声音响亮,条理清楚,真不错。”“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一般,你是咱班的小诗人。”“你理由充分,出口成章,令人佩服。”这些评价语让学生品尝到当众交流的喜悦,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不攻自破。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形体“暗示”来评价、激励学生,如眼神、握手、鼓掌、微笑点头等,帮助学生驱赶掉胆怯的心理阴影。
2.提供结构性材料,享受“入情入境”的交际
所谓结构性材料,是指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的超文本材料,包括自制课件,展播影视片断,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陈设相关的实物,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
如二上年级“应该听谁的”这一课教学,我创设这样一个交际情境:
1)道具:一首轻松悠扬的乐曲,手工绘制的一幅画着一头驴的图画、一根拐杖、几把锄头
2)表演:随着轻松悠扬的音乐,由一位学生作旁白,另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中年人、老人、孩子、种菜人,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主角――爷爷和孙子,共同演绎整个故事。
3)在学生观看了情境表演后,开展小组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并进行自由组合,并让他们走进情境表演,教师做适当点评指导。
学生表演片段欣赏:
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驴,快把驴压死了!”
(甲组:选择继续骑驴)老爷爷听了,笑呵呵地说:“放心吧,我们两个体重不大,这头小驴个头虽小身体健壮,压不死。”
孙子回头对中年人说:“谢谢你的关心!”
(乙组:选择轮流骑驴)爷爷听了一拍脑门,若有所悟:“哦,是呀!”于是,立刻对旁边的孙子说:“咱们两人轮流骑怎么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