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连连点头:“好的。爷爷年纪大了,多骑一会儿,我少骑一会儿正好可以锻炼身体。”
爷爷乐呵呵地摸着胡须说:“我的孙子长大了,懂得照顾爷爷了。”……
这段表演,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发自内心,丰富而富有创造性,还能自然地用上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交流。这说明我所创设的情境是成功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观看表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因此变得高涨,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于是他们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假如没有创设这样一种表演情境,学生只是听一遍这个故事,然后进行评价“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那么学生只能是一种答问的形式在交流,所用语言的格式大体上是“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我会……”课堂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语言的丰富性,思维的创造性都会逊色很多。
3.形成双向互动,享受“合作愉快”的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1口语交际应体现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打电话”、“问路”、“辩论会”;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互动性不够明显,如“我敬佩的一个人”、“说说我自己”。因此,我们要避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口头作文课。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考虑交际的场合:这一特定的场合下,应该注意哪些礼貌用语,眼神手势应怎样运用,语速语调怎样调整,应该重点介绍哪块内容。同时营造讲述中的打断质疑和讲述后的提问交流,使讲述人和听众之间达成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互动。
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说我自己”为例。课堂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站到这里,来介绍我自己,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胖乎乎的我留着小平头,鼻梁上早早地架起了眼镜……
这就是我,一个胖胖的‘小书迷’。如果你与我有着相同的爱好,那么就让我们做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看书的乐趣!你愿意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性格、爱好,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留着小平头,鼻梁上早早地架起了眼镜……
这就是我,一个胖胖的‘小书迷’。论文参考网。我是多么希望,找到一个与我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看书的乐趣!”
从以上两段讲述来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讲述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并且交流时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情感交流,是一种口头作文的形式,这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
3.2 互动应具有价值
教师应尽量避免口语交际教学变成日常生活在课堂情境中的一种演示。这就要让学生面对的交际任务具有挑战性,比如“问路”活动中,课堂上的被问者是自觉地配合的,问路的语言是“千人一腔”的统一模式。
“阿姨您好!请问去少年宫应该怎样走?”
“往前走,到第一个岔路口左拐……”
“谢谢阿姨,再见!”
“不用谢!”
这种交互其实就是一种演示,生活中已经会的东西不需要演示。我们可以设置被问者不配合或答非所问的情境,这样学生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得到了提升。学生面临了挑战,他也就学到了日常生活中难以意识到、难以学到的东西。
所以教师在设计每一堂口语交际课时,都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交际难题。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创编――灌注进去一些新的学习元素。
4.运用载体,享受“大环境”下的交际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而,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口语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训练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则包括交际心理的训练,只有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4.1小记者采访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布置采访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从采访爸爸妈妈到采访同学老师,从校内采访到校外采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教材中有一些口语交际内容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会,如二下年级“夸家乡”,教师就可以动员(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夸家乡”为主题的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盖北葡萄”、“下管板栗”、“崧厦霉千张”等等。现以调查了解“盖北葡萄”为例。
众所周知,盖北葡萄素有江南吐鲁番之称。论文参考网。盖北葡萄品种多,味道好,“红富士”、“巨峰”、“龙眼”等各个品种的葡萄以其不同的外形、口味各领风骚。多么丰富的口语交际场!
在葡萄成熟季节,我们可以走进葡萄园,观察葡萄的叶、枝和果实; 采访葡萄园的主人,了解葡萄的品种、特点、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自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用我们的语言表达眼中观察的、心中领会的葡萄。
4.2小剧团演出活动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故事类”课文,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运用情感、语调的不同;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的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过程。
这个“舞台”,可以搭建在班级的“班队会”、“综合实践课”,还可以与学校大队部的活动相结合,如学校的“午间体验活动”、“各种表演类比赛”等。
4.3班级口语交际长效机制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晨间谈话课”、“午间活动课”、“傍晚整理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每日一讲”活动,把每天在家里、路上、书本上、电视上、互联网上看到的新鲜事向同学汇报。每天让学生放胆说,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只要能有味地说出自己的见闻就可以了。
还可以给“每日一讲”细化为几个固定的小栏目,发动学生为自己的栏目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如“现在播报”、“晨间5分钟”、“大风车”、“实话实说”、“百家讲坛”等。此时,学生在讲所见所闻时,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位名牌主持人。这时所体验的心境是惬意的,在惬意中,学生更能发挥出自己口语交际上的水平。
于是,学生会更关注平时的“生活”,更细心留意周围事物。渐渐地,学生善于接受见闻了,也善于发布见闻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安全度,让课堂体现交互性,辅以丰富生动的情境,营造趣味性的实践大环境,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能够“快乐满园,春光遍地”。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