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善于激发参与心理 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本文仅从汉语口语训练课的教学实践中,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真正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心的“参与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其主动、积极的“参与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与心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仅从汉语口语训练课的教学实践中,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参与”心理,也就是“亲自加入、融入事件”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很容易使“参与者”对所参与的活动产生兴趣,而兴趣是行为的原动力。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也指出,“参与心理将决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

众所周知,汉语口语训练课比之其他学科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口语教师则尤其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调动其兴趣、尊重其兴趣。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口语训练课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一“关键”的把握和运用。

第一步,激发“应该参与”的心理。即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性,产生“参与说”的欲望。

在第一堂课上,我一改以往“介绍学科性质、特点”等套数,而是抛出问题,请大家猜猜看,美国三大战略武器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核武器、航空母舰……”而正确的答案是“口才、科技和美元”。“核武器”等只是科技和美元的集中体现,那么口才又体现在哪些领域呢?同学们第一个反应就是――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说。接着,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挖掘古今中外口才的重要作用。我们从“刘罗锅巧对乾隆皇帝”说到“周恩来舌战反华势力”,从“巴顿将军诺曼底演讲”谈到“亚洲大学生辩论赛”……在学生生灵活现的表述中、惊讶好奇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口语训练的渴望。

第二步,激发“愿意参与”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参与说”的行为。

认识到了“说”的必要性,不一定产生“说”的行为。因为职专生的文化基础决定了他们很难“言之有物”,而长期以来“被否定”的经历又使他们漠视课堂教学,懒得参与。所以要想使他们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应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选择了简单、刺激又有趣的“末字拈”游戏。我先说一个词(例如:田园风光),要求同学迅速地以末尾字为词(句)头组词或说一句话,可取谐音。这可难不倒他们,第一轮全部通过。同学们面带得意,跃跃欲试。第二轮:仍是“末字拈”,但必须是四字词语,可取谐音。此轮难度有所增加,几位同学因反应不够快而被淘汰,但参与游戏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最后一轮:必须是四字成语,不准取谐音。大多数同学因知识面窄而被淘汰,但他们输得心服口服。一节课在愉快而紧张中度过,虽然只有少数同学最终取得“胜利”,但所有的人都在游戏中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和“参与”的快乐。“当他们感到自己的兴趣被尊重、被鼓励了,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才会给教师以提高教育教学层次的机会。”

第三步,激发学生“想参与好”的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游戏训练”不仅使学[1]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想参与好”的心理使他们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且“我要说好”,这样在口语课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说”,而且课前能积极准备,搜集材料,拓宽知识面,以便课堂上更好地参与。课后能自觉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做好下堂课训练的准备,使授课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而课堂训练的时间则增加了,真正突出了口语训练的意义。

例如“主持人口才”这一课:课前预习主持人口才的特点及要求。第一课时,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你最喜爱的主持人”,并分析几段主持实例,巩固理论知识。课后要求模仿实例写好主持词。第二课时进行模拟主持人大赛。这样准备充分,理论扎实,训练全面,效果甚佳。

第四步,激发“能参与好”的心理,树立自信心。

想“说”,又怕“说”不好,会阻碍口语表达,所以要激发这份自信,同时还要保证兑现这份自信。你让他谈国家大事肯定说不好,那就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把“事”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与学生闲谈中得知,某学生与家长为“是否考大学”闹了点矛盾,那位家长说“大学文凭没用,还不如早点工作挣钱”,而学生想考大学,多学点知识。正好下节课是“辩论技巧训练”,主题有了,同学们也能各抒己见,辩论得煞是激烈。当然,教师在学生“参与说”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持方向,这是保证“参与好”的关键。仍然以“要不要大学文凭”这场辩论为例,正方同学的观点是应当为大学文凭而努力,它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程度的标准。而反方同学则认为大学文凭不能准确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程度,并以“假文凭”为论据。正方不能驳倒这一事实,结果辩论就此形成僵局。这时候我提示说: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打开窗子放进新鲜空气,同时也放进苍蝇蚊子,我们能否因为这几只苍蝇蚊子而不要新鲜空气了呢?”正方同学受到启发,遂以“假文凭”比拟为苍蝇蚊子进行反击,辩论得以继续。发表论文。

辩论结束时,同学们对辩论的技巧已基本掌握,但“究竟要不要大学文凭”这个“结”却似乎成了学生的“心病”。因此我又总结说:文凭在应试教育中扮演着衡量个人文化水平的角色,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素质教育中,它会得以完善或被其他标准取代,但无论怎样,衡量一个人知识程度也好、技能掌握程度也好,必定会有一个标准,我们应当为这个标准而努力奋斗。

教师对方向的把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能参与好”的心理。

想说,会说,能说了,接下来该做到言之有“物”了。这个“物”字不仅仅代表语言内容本身,更代表内容的升华,也就是要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发表论文。

“素质教育”这个词已经提出很多年了,有人曾经为之下过这么一个定义――所谓素质教育,即针对人的本质特征进行教育培养,使良好行为或品质固定下来并具有恒常特性的教育过程。这一理念成为我的口语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表述内容中处处体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培养,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你的课可以和德育课媲美了”。

在诸多思想内涵中,我认为“爱”是人类生命之本,也是永恒的主题。正如雨果所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发表论文。”因此,激发学生的“爱心”才真正是我前面所提到的那个深层次的“物”。例如,示范课“口头人物评论”之所以选择了似乎有些荒诞的“新”荆轲作为评论对象,缘于小小说中荆轲对天下苍生的关爱、勇于自我牺牲的胸怀,“评论”不是主要目的,感悟“关爱人类,维护和平”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真正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内心的“参与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其主动、积极的“参与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仇国政(主编),《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读本》,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7月.
[2](美国)伍尔福柯,《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如何指导农村的孩子写农家的事
下一篇论文:生动活泼乐满园 扎实高效春遍地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