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激励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rederickHerzberg)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赫兹伯格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它们独立存在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积极性和行为。一类需要满足能使人产生工作满意感,加一类需要却能消除人们对工作的不满意感。满意感的产生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它包括与工作本身、工作成效、责任心、工作认可、晋升与成长等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能使职工产生工作满意感,从而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它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消除不满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它包括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会导致职工的不满情绪,从而挫伤其积极性。它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系统、与管理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同级之间的关系、与下级之间的关系、薪金、安全、个人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地位等。
赫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学校管理提出了许多启示。第一,更多地着眼于激励因素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采用“工作扩大化、丰富化”安排有挑战性和战略意义的工作,委以重任,使教师产生强烈的责任感,适时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使其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许可,从而产生成就感,并得到满足。第二,注意保健因素的同时采用激励因素。第三,要使工资和奖金成为一种激励因素,必须把办学效能与部门及教师的工作成效联系起来。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美国的行为主义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edC.Mcclelland)于1966年在他的《促进取得成就的事物》一书中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人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还有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对权力的需要(needforpower)、对社交的需要(needforaffiliation)以及对成就的需要(needforachievement)。他对三种需要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和测试。这种理论在管理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权力的需要具有较大权力欲的人对施加和控制表现出极大的关切。这种人一般追求领导地位、好辩论、健谈、直率、头脑冷静、有能力并善于提出要求、喜欢演讲。
(2)对社交的需要极需要社交的人常从友爱中得到快乐,他们追求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他们关心保持融洽的社会关系、亲密无间、互相谅解、助人为乐。
(3)对成就的需要极需要成就的人对成功有一种强烈的要求,同时也十分担心失败。他们愿意接受挑战,喜欢表现自己。
麦克利兰认为: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就而而不是成功的报酬。他们有一种使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或更有效地欲望,这就是内驱力的表现。麦克利兰的理论对成就需要特别重视,故也被称之为成就需要理论,其对高成就人才的重视、发现与培养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是研究人的行为怎样有效地转变和矫正,如何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和行为归因理论。这里着重介绍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理论家们提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F.Skinner)。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起来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在人类行为的习惯过程中,强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使用权外界刺激与学习者的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反射,并通过不断地重复使二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方式。由此,研究者认为,任何条件反射的建立都是为了获得强化,得到报酬以满足个体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是可以控制的,影响行为自觉性的是行为的结果,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反馈作用就是强化。
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引起和加强行为反应,负强化削弱或抑制行为反应。通过正强化可以引发和增强恰当行为;通过负强化可以减少不恰当行为出现的概率,这样就达到了转变和矫正人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目的。
(三)综合激励理论
综合激励理论是在内容性理论和过程性理论的基础上的概括和发展。其代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波特尔(Z.Porter)和劳勒(E.Lawler)于1968年提出来的新的激励模式图。
角色概念评价

激励——努力——绩效——奖励与制裁——公平与均衡——满足

技术与能力
-----------------------------
波特尔和劳勒激励模式图

激励模式按照激励心理过程发生的顺序依次列出。表明:要使职工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激励,即利用物质上或精神上获得的满足激发人们的动机。其次是通过成功的激励,激发出高度的积极性,从而去努力工作。第三步,由于人们的努力而产生良好的“绩效”。第四步,根据绩效的大小(工作成绩的大小),进行奖励或惩罚。第五步,奖励或惩罚是否公平合理,其本身又会影响人们满足的程度。而人们的满足程度反过来又可以变成新的激励,促使其去努力工作,而产生新的绩效。这样周而复始,以至无群。
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对于研究如何调动职工人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上各种激励理论既有一定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借鉴,而不能抄袭照搬。免费论文参考网。
三、激励的方式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对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达到的标准。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需要与学校目标紧密联系,并由此而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过程称为目标激励。学校目标激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设置要科学。保证目标设置的科学性要注意:目标的优先性,即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目标的时间性,即要制定远景目标、中景目标和近景目标;目标的系统性,即注意学校的总目标、子目标、个人目标之间的结构应清晰具体,关系明确;目标的合理性,即目标要有适当的难度;目标的明确性,即衡量目标的标准要明确。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现阶段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
下一篇论文: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