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资源及网络资源,给学生介绍当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进展,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扩充学生视野的目的。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生产实践服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到低压接触成型工艺时,可以列举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大型雕塑、交通设施)说明此种成型工艺的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面前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我院老师的科研情况,组织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者是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通过上述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最后,利用学院组织工程实训的机会,带学生到盐城市内有关复合材料厂参观实习,进一步开括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
4 课后在线答疑
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中的所遇到的困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和电脑已经在大学校园里面普及。通过一些常用的社交软件,例如微信、电子邮件和QQ等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此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成绩考核与评价
期末成绩考核是反映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判断标准,也是检查教师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考试不是目的,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调整改善。对于学生来说, 考试也不是学习目的, 而是一种掌握和使用所学内容、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的体现。《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实践性非常的强,传统的考核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我们对期末考核方式行进了改革。期末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设计考核的形式。一般4个人为一个小组,充分利用材料学院江苏省品牌专业的平台,结合我院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活动,利用所学的课堂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设计一款生活中常用的玻璃钢制品,如玻璃钢管、储罐、雷达罩等,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和生产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上述考核方式的实施,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了学生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掌握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等级成绩,避免了“读死书”、“死读书”情况的出现,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6 结束语
在复合材料专业中开设《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教学改革复合我院《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实际情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梁.《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 517(7):154-155.
[2]张良,于方丽.《复合材料工学》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5,60:15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