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初步设计研究

时间:2016-01-08  作者:刘 源

摘要:《船舶原理》是船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阐述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教学步骤等问题,针对《船舶原理》课程,对其进行信息化教学初步设计,为该课程能够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船舶教育水平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船舶原理,建构主义

一、《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局域网和因特网的普及,教育模式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条件,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身份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首先应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和客观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而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意义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来获得。系统论是把事物看成一个系统,认为一个系统有许多要素并且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要求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有着鲜明的区别。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如表1)。

表1 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

传统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理解、应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

教学书本知识

教学书本知识、生产实例、网络资源

教学资源

书本

书本、网络、多媒体、生产实践

教学模式

讲授为主,模拟、演示辅导等

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动手实践

教学周期

课时

专题学习;时间灵活多样(星期、月、学期)

师生角色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专家;学生依赖心理严重;关系不平等

教师主导,是帮助者,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系平等民主

教学评价

主要是定量分析,注重结果与分数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学生、小组进行全面评价

设计成果

以教案为主

教案、学习环境设计、学生成果、网站资源建设等

二、《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专业知识,基于生产实践,基于学术研究,基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系统,所以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是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但是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学的中心应该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由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学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问题) 式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同时,教师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信息源,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也不再像过去直接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说教者,改变了以教师讲授和课堂灌输为基础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能力;根据媒体的特点选择与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体,构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平台。

2)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所以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或者使用人工模拟现场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意义建构,同时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能够表现出思维的复杂性,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例如在介绍有关船体结构知识的时候,过去教师往往利用现有的施工图片和书本上的案例等来施教,这样学生很难由平面的“情境”中去想象船体内部的结构形状,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三维模拟软件搭建一个船体平台,在平台中添加所需要的船体结构,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3)建立协作互助的学习群体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所扮演的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协作互助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验证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对问题进行研究、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起网路平台,一方面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和专家人士进行交流,学生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反映给专家并得到解答,专家也可以将实际生产情况的案例和学生进行分析,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效果也较传统有着较大进步。

三、《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的初步设计案例

下面笔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一步说明如何开展《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

在介绍船底结构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三维软件(这里选用的是Autodesk Inventor软件)创建船体平台(图1),并在平台中取出船底结构(图2)进行讲解,通过模型的展示使得学生对船底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介绍船底结构上各种构件,并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图3)。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设计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在各种学习资源中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并做出学习报告,教师根据船底结构的特点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学习舷侧结构、首尾结构、甲板结构等知识。最后教师由学生的自主学习报告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建构主义

图1 船体平台

信息化

图2 船底结构

教学设计

图3 龙骨连接方式

以上是笔者根据《船舶原理》课程特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行的初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希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
[2]加涅,布里格斯,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剑平,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4]胡连峰,陈小梅.浅议信息化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5]李文高、孙丹鹏.教学设计的新领域—信息化教学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6(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
下一篇论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数字电路EDA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