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案探索

时间:2016-01-08  作者:赵明威

摘要:本文重点探索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制图》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提出明确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模拟机械加工场景,使理论教学融入工作过程之中;充分利用工作过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工作直接挂钩的教学方案,为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探索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工作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它起始于1978-1998年,发展于1999-2003,壮大于2003年以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命脉[3,4]!《机械制图》是机械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所学知识对机械类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后工作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下,《机械制图》教育课程的工作过程性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本人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工作十年,工作过程性教学探索一直是主要研究方向。

1 《机械制图》课程工作过程性教学探索内容

1.1 明确课程内容与实际技能应用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机械制图》是一门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普遍感觉这是一门比较抽象难学的课程。这个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情节,从而导致对这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因此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必须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上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

《机械制图》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点、线、面和立体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和机械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结合起来。本门课程体系设置中,从点线面到基本体,再到截交线和相贯线,再到组合体和剖视剖面,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都是在各种抽象的立体上实现的,学生很少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和他们的专业应用之间具有什么直接联系,因此学习起来感觉抽象并且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必须紧抓高职教育特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直接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机械制图》课程的第一次教学内容,教师就应当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中每章知识与机械加工的直接关系,如图1-1。《机械制图》中的基本体就是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初始状态——毛坯,它也是零件最为简单的状态。要想加工一个零件,首先必须拥有毛坯,毛坯的制造主要包括铸造和锻造两种方法。因此铸造和锻造毛坯形状的加工思想,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中基本体一章学习的内容;要想把简单的毛坯制造成实用的零件,就必须对毛坯进行加工,其中截切是零件加工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思路。截切就是把单一毛坯上多余的材料通过截切面去掉,把有用的材料留下来,这样就把简单的毛坯就变成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截切在技术上主要包括车、铣、刨、磨、钻、镗等。而这种通过截切思想加工零件的方法,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中截交线学习内容;零加工件的另一种思路就是把多个简单毛坯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形状复杂的零件。这种加工思想在技术上主要是焊接还有回转体钻孔,这种毛加工零件的思想在本门课程上就是相贯线的学习内容;当然真正的零件加工过程可能既需要截切又需要堆积,当简单的毛坯经过既堆积又截切加工后形成的复杂形状的零件后,这就是本门课程中组合体的学习内容;而当组合体既关心形状、大小,又关心加工精度时,这时的组合体就变成真正的零件图了;当机器上所有需要的零件都加工完成后,就必须按照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将零件组装起来,这就是本门课程中装配图的学习内容。

图1-1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关系

明确了学习目的与工作过程工作的直接关系后,《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就变得不再抽象,学生也会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会有效的克服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学生在后续学习和毕业后工作中知识的应用能力打下扎实地基础。

1.2 课堂教学模拟机械加工场景,使理论教学融入工作过程之中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环境就应当尽可能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场景相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最理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是让学生的学习直接下到企业车间,这样可以让学生最为直接的感受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硬件资源还不太丰富,要想让《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直接进入企业一线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是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进行模拟,从而也能达到身临企业一线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截交线内容为例说明。

图1-2 基本体模拟 图1-3 截切过程模拟 图1-4 截交线实用模拟

在基本体截交线内容讲授过程中,授课思路可以沿着零件加工的顺序进行的。以基本体圆柱为例,要求通过截切在圆柱体顶端开出一个矩形槽。在讲述这个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铣床的技术工人,加工任务就是在圆柱毛坯上铣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矩形槽。根据零件加工工序,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要铸造出符合要求的圆柱毛坯,,那么就首先作出圆柱毛坯三视图,其过程如图1-2。在得到圆柱毛坯之后,就必须在圆柱毛坯上把多余的材料铣掉,铣刀铣掉的材料就是矩形槽部分。通过铣刀的走刀路线学生就想像出,铣切完成后铣刀会在毛坯上留下三个铣平面,如图1-2所示。这时明确告诉学生,圆柱毛坯上铣槽其实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中基本体上截交线知识的实际应用,而铣平面周围的线就是截交线。而截切完成之后的零件图样其实就是本门课程中截交线内容在的体现,见图1-4。这样截交线内容就和机械加工场景联系起来,变得不再独立抽象。适合工作过程场景模拟方法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非常多,例如相贯线内容讲述时,就可以把课堂模拟成焊接加工车间,那么焊枪走过的路线就是相贯线的形状。教师完全可以用这种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和工作环境直接挂钩,从而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具有较多的下车间实习教学的环节,因此他们对企业一线加工场景了解较多。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加工场景的有利资源,走出传统单一的纯粹理论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模拟机械加工场景,这样抽象的学习内容就立即变得直观简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模拟加工场景,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毕业后工作中的知识应用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充分利用实习资源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工作直接挂钩

《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都配有完备的图形资料,如果课堂教学资料直接来自教材就显得死板,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这样就会使学习内容变得抽象。如果《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资料能和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结合起来,那么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下车间实习的过程中,《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最为有效的资源,跟随学生下到车间里。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课堂教学差异的文化探源——以汉族与哈萨克族教师课堂教学为例
下一篇论文:《船舶原理》信息化教学初步设计研究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