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校企合作,首先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并加强稳定性;其次是增加校企合作途径与范围,比如学生实习、编写校本教材、科研项目合作以及提供社会服务等等,争取校企合作的最大效益。
(一)校外实习基地是完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场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一批良好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其增加竞争实力的砝码。调查显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学生印象最深教学效果最好的是课外实践和毕业实习。在校期间顶岗实习方面,33%的学生认为机会太少,希望学校提供的机会更多些,以满足广大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有30%认为还可以,42%认为不足,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偏少且运行不稳定。高职高专学生的校外实习途径主要包括两类:期间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前者主要针对在校生,即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而后者主要是针对大三毕业生。期间顶岗实习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可以采取轮流分批的方式进行。对于大三学生,如果是为了毕业就业而进行的顶岗实习,实际可以连续并延长;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完成所有的课程教育后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般至少一学期(大三第二学期),也有很多学校设置的毕业实习时间是一年。
(二)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建有各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有些专业比如财会类专业,由于岗位本身固有的特征,企业根本就很难大批量接受学生的不定期顶岗实习,也有可能就算学生去了,也学不到实际的东西。所以,学校自己建设的校内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当然,还可以引企入校,加强校企合作。由专业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实践过程,不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很多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实践经验,对专业教学的效果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
总之,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建设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只有保障体系的完备,才能使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现实,使培养的学生同时具备基本实践技能、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技能,三位一体,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2]胡萍.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能教育,2007(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