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思想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可采取组内交流和组外交流的方式。在本组内,先由小组长发言或有一中心发言(一个人发言,其余的人聆听),再由本组的其他成员对该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茶馆发言式),最后对本组不能完全弄清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由小组长交到教师手中;小组外的交流方式主要采取分进合作式,即各个小组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研究探讨,再在各自组内研究的基础上,再派小组长把本组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把它教给教师,再由教师拿出来,对这些表现集中的问题进行全班的交流,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正确把握时间。合作学习运用的时间安排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证实,课堂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时,教师在时间上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合作学习时间过短,一般简单的一分钟或几分钟的合作,学生尚未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结束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第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设计存在偏差。一些政治教师对整节课缺乏整体的设计,过于零碎,导致学生只进行了短暂的合作就结束了,没有体现合作学习运用的精髓;第二,一些政治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给学生合作的时间过短;第三,一些政治教师采用的似是而非的合作学习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加合作式教学,合作在这被当成是一种点缀、一种象征而已。二是合作时间过长。针对上述流程,我们有必要对时间加以具体安排。学生阅读本堂课内容,建议5~8分钟;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本组内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建议5~10分钟;小组长把问题交给教师和教师把问题拿出全班学生讨论10~1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或发表自己的见解7~10分钟。只有这样,对时间加以具体的安排,才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并且,也能够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思想政治课曾经被一些学生认为是“不讲道理”的理论课,为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合作学习,需要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合作为主,学生在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答案也是多视角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冲突。这样,对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必须认识到,他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要学会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这样才能在合作学习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而不能认为政治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与此同时,学生之间也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注意在学生中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转变上述学生间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气氛,为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开展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4)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指导。政治教师对各小组的指导是合作学习有效运用的一个重要保证。政治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寻找问题加以指导,应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不是直接把教师已想好的问题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一定的启发,点拨学生利用前面已学知识和现学知识的联系,加以点拨。如高二《哲学常识》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师可以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询问每组寻找问题的情况,然后提醒学生注意在前面我们所学的“联系”与本节课有何联系,二者又共同说明什么问题;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在寻找问题、讨论问题当中,必须注意是与本框题有关的问题,而不能完全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外,政治教师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指导还表现在,指导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班级规模比较大,班级的小组一般都在7个以上,所以,教师在一节课中对小组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可能都光顾到,而是有选择性的。这时教师的指导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情况,提醒那些参与兴趣低的成员参与合作,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小组的学习活动,也可以让小组长和其他成员协助监督。总之,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政治教师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加以指导,发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的主导作用。
(5)提高班级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小班额是合作学习最理想的运用状态,合作学习的教学也很好,1978年,格拉斯和史密斯对班级规模和教育效果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当班级的规模达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会迅速提高。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班额过大是我们在运用合作学习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大班额情况下合作学习运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第一,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框题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而教师可以把有关问题加以去延伸。如高二《哲学常识》的《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的前提下,找出相关问题,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可能找出的问题较少,所以对于学生的自学时间可以缩短,这时,教师可以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学生讨论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复习了原有知识,而且区分了新旧知识间的差异,让学生觉得在简单的知识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知识;第二,对一些知识比较复杂、理论性较强的框题,利用前述流程进行教学,让各小组充分讨论、交流,在教师有效控制和引导下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的教学策略,还可以用于复习某一课或某一专题中,如我们在复习高一《经济常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在这那些是留给你印象最深的知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也正是通过这种“知识爆炸”式教学,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蒋成禹. 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指导[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黄蓉生.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罗洪铁.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