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15-07-09  作者:王思涛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却仅限于课堂灌输和理论说教。如何将实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想实验通过情景创设,以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让大学生产生“类经验”的情感认知的方法创新,为破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实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因此,要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应该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实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理解、和吸收,乃至消化、认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知识人群。在这一群体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前途,也关系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祖国建设者的事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在这一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要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却一直深陷困境: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实践是人类对世界的一切认知的来源。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并将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当下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些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都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纯理论教学课,它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那些可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上述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往往是按照教材,单纯地进行纯概念化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授,内容单调、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现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冲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出发,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来源。因而,马克思主义提倡实践,要求实践,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正式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实践的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实践却不能够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传播中,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走近大学课堂、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并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让大学生把获得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理想和信念,最终转化为行动,成为一名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二、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即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产生于实践之中。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着。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浅知到深知的能动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们向大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也是人类在数千年的实践过程中经验的累积而形成的,但相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理论只是间接经验知识。当然,这类知识相当重要,但大学生们常常由于无法切实体会这些知识的内涵,而缺少对此类知识的认同感。在认同感产生的过程中,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践的进行就是人们切实体验的过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实践进入其中是可行的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实上,伴随着前文所述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误区的打破。笔者主张,那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难以,甚或无法运用实践方法纯理论教学课的观点是错误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如自然科学一样,在实践中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当然,本文并非主张完全排斥理论(间接经验)教学,而是主张理论(间接经验)与实践(直接经验)并重,运用思想实验和虚拟实验方法(其中包含类经验)创设情境,使大学生产生一些特殊的体验,而替代实践,产生与实践等同的认知和认同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创新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不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自发地产生影响,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使外在理论内化为人的理想和信念。纯理论说教的方法显然难以达到这一目的。思想实验通过情境创设而可突破这一困境。“一个思想实验其实就是一个条件理想化的实验,但并非所有的思想实验都是无需真正实施的实验。”[1]83在思想道德领域中,类似的思想实验也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设想有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人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与他人产生冲突,而他的冲突对象是一个非常强大又极其凶残的人,不幸的是,他落入了对手的控制之中,正经历着一次极其残忍的虐待。不过,他拥有一种可以随时结束这种痛苦的渠道,方式是按动自己手中的一个按钮,这可以引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足可以杀死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有一些无辜的人,甚至包括他的一些亲人)。他该如何做出他的选择呢?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大学生仿佛置身于实践之中,产生一些特殊的情境,或运用悖论性思想实验“通过两难问题的导出,引发人们深入的思考”[2]7。特别是当今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运用电脑进行虚拟实验的条件,类经验实践更具有可行性。此外,近年来,在西方兴起了一场实验哲学运动。这一运动通过组织一批参与者,面对创设的情境,回答设定的问题,进行道德考量:进行道德是非判断或道德责任认定。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就是其中的被实验者,在具体的情境中,大学生们经过自己的思考,与他人商量、讨论,在他人的影响下,或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最终妥协,而形成自己的最终观点,会对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思想道德领域。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贯彻教育基本理念的根本保证。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困境的破除在于创新,而创新不仅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也要强调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思想实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运用将为破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的困境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赵煦.思想实验研究的核心问题述评[J].哲学动态,2011(6)
[1]赵煦.论对悖论性思想实验逻辑重构的问题及其消解策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文:高职思政课教学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国防教育论文
最新国防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