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畜则更多,直接经济损失也每年达5000元以上。
社区居民以往对野生动物危害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1、夏天上高山草场时,尽量住在低海拔牛棚,白天轮流到较高的山上放牧,晚上把牛全部收回到低山牧棚旁,有产仔的母牛和临产的牛圈养在牛棚里,每头牛上都系上铃铛;
2、晚上临睡前在牛的围栏及主要道口烧一堆大火以达到驱赶野生动物的目的;
3、在牛栏边铁丝围栏拴着各种能弄出响声的东西,如铁皮、玻璃瓶、铃铛等,并想法多养几只牧狗;
4、03年前晚上临睡前用铜炮枪示警,也有半夜醒来时对天放几枪,但之后国家把所有枪支都收邀,只能用其它办法;
5、在玉米灌浆始,在平常野兽经常危害的田地边搭个简易塑料棚守着,棚边拴着警觉性较高的狗;
6、在主要的道口下风口散放农药,第二天起早去收,或在主要的道口下风堆柴焚烧如胶鞋等气味浓烈的各种物品。虽然社区群众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野生动物的危害,但所有上述措施只能在一个星期内或更短的时间内有效,超过一个星期或几天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本保护区内肇事野生动物的种类主要为兽类,如黑熊、猕猴、云豹、狼、豺、野猪等。从2003年起每年都有黑熊袭击人员伤亡事件发生,所有伤亡事故都是在5—10月居民上山挖捡非木材林产品时发生的,这也许是黑熊认为人类侵犯幼仔而发起的攻击、也许是保护自己的领地。总之,受害者几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而我保护区只补偿当时实际发生的医药费,其它费用(误工、护理、住院、营养以及后期治疗费和伤残费)无力承担。
保护区对每一起补偿损失的统计,有严格的统计制度。各管理所接到社区农户申请补偿损失时,按自己管辖范围必须2人以上认真到实地查验证实,并以实事求是地登记造册上报。当每起损失物种按当年本地市场最低价折算,超过人民币100元时必须拍照附在登记表上报。
三、野生动物危害所引起的冲突
整个保护区而言,野生动物危害社区群众庄稼、人畜的事件与日俱增,影响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上级部门安排的补偿资金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激起社区群众的不满情绪。野生动物补偿工作是保护区的焦点工作,现保护区与社区冲突大部分都是因此而起。遭到较大损失的百姓意见颇大:提出他们世代居住在山区,只有靠山吃山,禁止打猎已失去他们一项经济收入来源,加之财产受到损害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保护野生动物是法律,但法律中同时也有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规定;他们遵守法律,得到的却是人身和财产得不到安全保障;他们损失财产去保护野生动物,而保护野生动物到底谁在受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由于州县财政无力承担省财政的配套资金,2008年之前补偿额很少达到实际损失的20%(见表4),人员伤害只能补助医药费。因此,保护区必须探索出能够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途径
势在必行。
表4: 2002-2007年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统计和补偿 单位:(元)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损失金额
857800
869770
1025930
476906
425489
364913
实际补偿
30000
30000
30000
75000
75000
75000
补偿率为(%)
3.5
3.45
2.92
15.73
17.62
20.55
四、保护区为减轻野生动物危害探索的途经
2008年,在霞若乡石茸村委会归龙河流域4村开展WWF提供的“将藏民族传统知识综合运用于自然资源保护中”项目时,归龙河流域4村百姓认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虽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于象归龙河流域经济处于温饱下线的社区对生计上有很大的影响,如开发资源和利用自然资源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而另一个对本社直接经济收入有影响的是野生动物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第一是社区群众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有一种有效的防范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措施;第二是社区每年所遭受的损失,大大高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补偿金。对此项目实施人员与村民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减轻野生动物的危害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向上级申请清除经常造成社区人员伤残和经济损失的物种个体;
2、在挖捡非木材林产品的时间内,适当调节进山人员,以减少更多的人员进入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惊扰野生动物正常生活而袭击进山人员或下山损害作物和袭击家畜;
3、向有关部门(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反映,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把靠近森林边缘经常遭到野生动物危害的小块轮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4、向有关部门(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反映和争取外界相关机构的援助,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把村子里较好的农田用刺铁修筑围栏或靠近森林一则经常遭到野生动物危害的耕地修筑2米高的土夯围墙;
5、请科研院校的相关人员到社区培训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的猛兽生态生物学特性;如何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防范野生动物危害的经验,特别是在挖捡药材和松茸等菌类时。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制定一种有效的防范减轻野生动物危害的措施。
如此与社区居民之间开展讨论、分析、研究已有多年的经历,但苦于没有足够的技术、经验及资金,至今还没有全区全面行动,只是尝试性地逐年在保护区的某个区域或村落进行示范,但所取得的效益是可喜的,如表5。两年中只有轻伤一人,各种经济损失都在30万元内,相对于2005年前的百万大关,效益是明显的。总之,我白马雪山保护区全体职工相信:有社会上支持和关心我保护区的志士仁人,加上能够越来越理解和默默无私奉献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事业的当地广大居民,任何困难都会解决的。
表5: 白马雪山保护区2008-2009年野生动物危害 单位:元
案件数
人员
牲畜
农作物
经济果木
合计
备注
2008年
206
3400
153750
30008
4800
191958
轻伤1人
2009年
152
281110
6760
4200
292070
1、向上级申请清除经常造成社区人员伤残和经济损失的物种个体。2008年保护区管理局经请示州人民政府,由德钦分局龙新华副局长带队和迪庆森林警察支队的一个班,到归龙河流域执行清除经常危害的物种个体;2008年底应奔子栏镇书松村的要求,也由德钦分局龙新华副局长带队和德钦森公安分局执行任务。两次都以种种不利因素而无果告终——执行任务人员的素质、时间的关系以及清除物种个体的识别等等。
2、在挖捡非木材林产品的时间内,适当调节进山人员,以减少更多的人员进入野生动物集中栖息地,惊扰野生动物正常生活而袭击进山人员或下山损害作物和袭击家畜。2007年在WWF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归龙河流域各社区中制定科学的分区、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内的森林资源。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