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知识转移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_知识转移动机-论文网

时间:2015-01-24  作者:邱美玲

论文摘要:知识转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讨论一个热点问题,知识转移能力的大小对企业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企业之间知识转移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知识转移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分析,通过对知识转移、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归纳,通过多元回归方程以及SPSS软件进行实证数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知识转移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
论文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渠道,知识转移动机,知识转移能力,企业绩效

1、引言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力、资本和土地而成为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内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也是企业内知识最密集的群体,能否将其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有些企业内部人才济济,高手如云,但其经济效益却不尽人意;有些企业辉煌一时,却因个别或部分核心员工的离去而迅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皆因缺乏将员工个体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的能力与机制。(唐炎华,石金涛2007)

我国著名的学者刘思峰(2007)认为知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知识为主导的管理提出了用知识创新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当有效的知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时,企业也面临着这种创新被取代的一种竞争现象,关键是企业有没有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去适应这种竞争,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保持竞争的优势地位。因此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创新,知识已成为长远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目前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来源分布于世界各地,使得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合作日益增多,而且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流动更为方便、快捷和廉价,从而为知识的转移和获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研究站在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与企业的绩效之间关系,本开题利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相关文献研究

2.1知识转移的文献

2.1.1知识转移的内涵

Teece在1977年提出知识转移的思想,认为企业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积累起大量跨国界应用的知识。哈耶克认为,我们必须使用的关于环境的知识从来就不是以一种集中的或一体化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由不同人拥有的、分散分布的、完全的并且常常是相互矛盾的知识形式存在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知识转移的内涵。基于过程的学者们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在知识源和接收者之间的双边交换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把复杂的、隐性的惯例、流程或程序等,在一个新环境中进行再造和应用(Szulanski,1996;2000),并提出了不同阶段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simonin,1999;)基于结果得研究者知识转移被视为在知识的接收单元累积和吸收到的新知识(Zander,1991),或者是知识在接受者一方被内部化和制度化的程度(Kostova,1999;Cummings&Teng,2003)。知识转移指现已存在的信息和技能型知识从一个单元向另一个单元的移动(M.AnnMFadyen,2003)。

2.1.2知识转移的模型

(1)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

Szulanski(1996)等学者认为知识转移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过程,据此提出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Szulanski认为知识转移的过程包括4个阶段:初始阶段(Initiation)、执行阶段(Implementation)、实施阶段(Ramp-up)和整合阶段(Integration)。

(2)知识转移要素模型

Jeffrey和Bing-ShengTeng(2003)提出知识转移包括4个方面的因素,即知识源(source)、知识受体(recipient)、转移的知识(knowledge)及转移情境(context)。他们从知识转移过程要素的角度提出知识转移的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

(3)知识转移路径模型

Nonaka与Konno(1998)提出显性知识与内隐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两种类型知识的互动构成了知识转移的4种模式: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联合化(combination)、内在化(internalization),即SECI模型。

2.2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

1903年杜邦公司设计出多个重要的经营和预算指标,其中包括投资报酬率(ROI),之后又将ROI指标分解成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成为对企业财务经营绩效进行分析的重要依据。Melnnes通过对30家美国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后,强调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为投资报酬率包括净资产回报率(RONA),其次为预算比较和历史比较;Persen与Lezzig通过对400家跨国公司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成为该时期绩效评价的重要要素,而对管理者的补偿是根据每股收益(EPS)、EPS的增长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回报指标情况而定。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期已经到来。传统的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方法成为妨碍企业进步与成长的主要原因。美国的Kaplan和Johnson通过研究认为,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的现实情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整合供应链、重塑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优势-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再思考_学生工作-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