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加强党员的管理和后期培训就特别重要,尤其要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学生党支部坚持两周一次的党员组织生活,每学期就当前时事请老师作一、二次专题辅导讲座(党课)。同时,注重把党组织生活的形式多样化,从提高党支部活动效能上做文章,通过组织党员到贵阳市儿童村慰问、联欢,到黔灵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缅怀先烈等活动,让党性教育鲜活起来。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坚持开展以党员“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是一面旗帜”活动。通过党员照片上牌,评选先进党员,党员先进事迹展,校规校纪、考风考纪警示教育主题组织生活等形式,要求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突出党员的“四要”作用,即在学习中标准要高,在工作中奉献要多,在关键时刻先锋要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率要做。注重通过鲜明、实在的主题实践活动来加深党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活动中给学生党员交任务、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学生党支部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认真总结上学期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认真查找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签订新学期的目标责任书。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结合“党员是一面旗帜”活动的开展,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的有关制度文件。如:发展党员制度、提交入党申请书后的谈话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发展对象考察和预审制度、党员发展的公示制度、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党员汇报思想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大会制度等。
五、“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创新。
一是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和设置合理,规模大小适宜。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支部过大,讨论、决策问题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效率较低;支部过小,不利于党员自身的教育和管理,也不利于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支部组合复杂,则会带来工作协调和管理上的不便。因此,支部的建立和设置要便于工作的开展,既要考虑支部本身的工作,又要兼顾行政、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一、二年级学生党员一般较少,显得零散,我们采取“化零为整、相对集中”的办法,跨专业、班年级合建党支部。三、四年级学生党员相对较多,可按年级建立党支部,从而使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2003年5月,报院组织部同意,成立了学生一、二、三党支部。一、二年级为学生第一党支部,三年级为二支部,四年级为三支部。2005年8月,又结合实践实际对学生党支部进行了调整。
二是选好支部书记,加强队伍建设。学生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是支部组织建设的重点,关键是选好支部书记。党总支注重把好政治思想素质关、业务素质关和先锋模范作用关,选拔政治成熟、理论扎实、工作能力强、责任意识重和在学生中威信高的年轻教师担任支部书记。并对新担任的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组织发展程序,党员管理规定等党支部工作方法。
三是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和后勤社会化的深入,以往的纵向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党总支在学生公寓内划定党员责任区,采取学生党员床位挂牌的形式,公布党员工作承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包括寝室卫生、创建文明寝室、党团知识问答在内的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带动作用,并将学生党员寝室责任区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指标,构筑了社区横向管理模式,增强了党组织的辐射力。
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会计学院党总支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分析、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壮大了学生党员队伍,保证了党员质量。我们相信,在学院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引导学生,用党的伟大事业凝聚学生,用党的良好作风吸引学生,就一定能够把更多的优秀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