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实证研究——以广州市某非营利机构为例-论文网

时间:2014-03-19  作者:徐盈艳,陈平

论文摘要:我国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促使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队伍不断涌现和扩大,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公益力量。本文透过广州市某非营利机构的案例,分析志愿者需求的满足情况,发现志愿者需求的满足呈现出“公益人”的特征,这是一种精神的激励。但“公益人”的激励机制并不能充分动员志愿者参与,只有以外在性激励、内在性激励两个方面为主导的“经济人”和“社会人”所呈现出来的激励特质渗透其中,才能组合成重要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上述三方面的激励特质是成功动员与维持志愿者参与的重要手段。
论文关键词:志愿者,公益人,经济人,社会人,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志愿者活动在我国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奉献出自己的空暇时间,投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志愿者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源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纷纷成立各种非营利组织,招募志愿者为社会提供诸如救灾扶困、体育、教育、环保等各种服务。志愿者(volunteer)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志愿者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而从事公益事业的。由于志愿者队伍的组成较为复杂、松散,难免出现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时常听到一些机构抱怨志愿者缺乏责任心、流失率过高、队伍难以管理等。如何更好地扬长避短,开发和利用志愿者资源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的激励显得更为重要,广州市某非营利机构的实践带给了我们思考和思路。

广州市某非营利机构是在政府支持与鼓励之下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主要提供几类服务:一是接听热线的服务;二是“每周一日”的接访服务;三是出访工作;四是

赈灾、救济贫困户等临时性的活动。该机构现有在册志愿者两三百人(具体的数字变动频繁难以统计),其各方面的特征都较符合中国现在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该机构的独特之处,在于机构所有人员,包括机构管理层都属于志愿者,无任何在职人员,这样,给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志愿者对于机构的归属感、认同感较低;机构志愿者的流动性大,基本上每周都会出现退出的志愿者,难以维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机构的规划与发展。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公益精神的培养单靠道德说教是难于维系的,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来进行激励和调动,对公益事业兴趣的激发和采取自觉的态度,是需要物质的激励,同时更需要精神鼓励。因此,研究该机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于该机构的发展及志愿者的激励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此机构作为研究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起点,借以探究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如何从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角度来加强志愿者管理。

一、文献回顾

(一)志愿者激励的特殊性

志愿者的管理主要是指对于志愿者个人的管理,是当有着不同目的,不同个体特征的人为完成同一个任务“聚合”在一起时,必须有人对这些人进行协调与分工,从而使整个团队能够有效地运作,发挥“1+1>2”的团队作用,由于志愿者本质上的志愿性,所以使志愿者的管理要区别于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志愿者的管理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作为志愿者管理的重要的一环,志愿者的激励与一般的人力资源激励也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缺乏责任相关性及直接的经济利益相关性,所以,在对成员的约束和激励的过程中,目标激励、人本管理、文化建设及柔性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倡导组织文化,设定组织目标将个体凝聚起来,以组织行为带动和约束个体的行为,呼唤个体成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用群众的认同感来让志愿者感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从机构的目标,准则去引导、说服、鼓励志愿者,激发志愿者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志愿者的激励类型

胡蓉指出,“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如果没有需要,激励便成了无水之木,无源之水。需要又引起动机,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内在原因,二是外在原因。动机引起行为,行为有其方向性,是有目标的。当目标达到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当目标没有实现,有可能产生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这就是激励的一个简单过程。”。所以胡蓉认为志愿者的激励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性的激励,能满足外在性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性激励与社会感情性激励。二是内在性激励,主要是志愿者本身的激励性以及志愿者工作完成的激励性。

(三)志愿者的激励理论

温洛克民间组织能力开发项目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指南》中指出: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方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志愿者的外在性需要,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与惩罚并举。志愿者的激励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一是可采用不同的渠道或明确的方式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及表彰;二是对服务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应设定明确的标准,加以确认及表彰;三是对志愿者应有的工作津贴(如膳食,交通费用)保险或工作安全保障等福利。志愿者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组织内部激励,社会激励机制(社会荣誉激励机制与社会回报激励机制)以及志愿者自我激励机制(自我价值激励,自我成就激励、自我提升激励以及自我快乐激励)。

笔者在比较相关志愿者激励理论之后,认为志愿者的激励需要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入手,结合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将激励分为外在的激励机制与内在的激励机制,下面笔者将分析广州市某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非营利性组织平衡计分卡体系中部门内部目标管理的实施研究——以科技馆为例-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创新的理性思考-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