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法律论文

对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思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网络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交往模式。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人际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于人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在于用网络的交往取代了日常的社会交往,要积极应对和克服网络人际危机,必须把精神价值、伦理精神融入到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善、美、利相统一的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
关键词:网络社会,人际互动,负面效应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群体性的动物,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借助于社会这样一个群体的帮助与协作才能完成,人与人的交往与互动是人的社会性的鲜明特征。网络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新的交往模式。这种人机相伴的生存方式克服了传统交往模式中的社会性障碍和心理障碍,使人们的交际面扩大;但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却会因此大大减少。网络对于交友的“质量”,尤其是情感质量,以及真切感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一、网络社会、人际互动的概念分析

1.网络社会的定义

社会学大师齐美尔曾经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或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而自“赛博空间”建立以来,人们在互联网上交往、互动的频率与密度之高,早就足以结成所谓的“网缘群体”,“网络社会”的提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只是其中人们交往的地域,彼此发生社会行为并组成群体的地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域,是在互联网络中。人们利用IT硬件所架构的网络进行彼此之间的人际联系,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存在形式,并按一定的规则相互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生活目的。这样我们就说,网络社会只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互动联系的特殊场域,是人类社会本身再生产出来的一个特定人类活动空间,是人类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2.人际互动的内涵

人在社会中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即发生相互作用。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所以社会学认为,所谓人际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构成人际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互动即意味着相互作用。离开了相互作用的对象是不可能有“互动”的。作为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二是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的互动,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互动。发生这些互动的接触方式,可以是以身体各感觉器官相联系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以其他媒介为工具的间接的接触。三是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互动是有其文化意义的,而且很多文化的意义都是有象征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来表达。

3.网络社会、网络人际关系的真实性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的,人的主体性似乎已被数字化的符号所消解,你在网上交友,但却不知相谈甚欢的游人究竟来自何方,甚至你也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在互联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总之,网上所呈现的一切只是一个“符号世界”,似乎是虚拟的而非真实的。但是,人类在真实的世界中又是如何的呢?西方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在其“戏剧分析理论”中指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带着“面具”,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表演。在特定的场景中,按照特定的要求带上特定的“面具”,观众看到的是那个戴着“面具”的我而非真实的我。“面具”分离了真实世界与表演世界。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社会之中的主体所呈现的面具的不确定性而否定主体的真实性,进而否定整个网络社会的真实性。

网络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形式,是媒介网络进行的人际互动,是“特定场域的人际互动”,按照人际关系的界定,人际关系主要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媒介网络的人际关系并不影响人际关系的内涵,只是网络人际过程中的某些要素与现实不尽相同。网络人际互动没有了现实人际互动中一些情景要素,比如表情、情景、和社会属性方面的,大多依赖对方有意表现的符号标识等。尽管是“虚拟的”,但它指的是一种不直接面对面,由媒体做中介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这种人际互动确实存在的,只是有它的特殊性。进一步而言,现实社会中,也有许多媒介的人际交往形式,比如书信、电话等,我们并不把这些交往排除到现实人际交往形式之外,网络人际交往的形式仍然是借助媒介事务的人际交往形式,只能说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另外,网络人际关系的进程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延续和发展,现实的人际关系同样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这点也说明网络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网络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却有不同点,真实世界的身份终究无法抹去,网络世界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代号。不可否认,网络上的人际关系确实显得比较虚拟。

二、网络人际互动的特点

网络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背景虚拟性

人与人的交往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交流的,一般说来,它由物理背景、社会背景、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组成,并且四个方面在同一场所呈现,即借助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一定的心理状态,在同一物理环境中进行沟通。网络的出现打破了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时空格局,面对面的交流发生了变化,直接的交流背景是由物理环境构成的,而在互联网中,它是由交流者的计划所造成的。“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将自己的真实身份、特征躲藏在电脑后,借助符号,在对自我的理性设计和对他人的想象中构建出一个崭新的沟通空间。沟通者借助化名,借助于因特网,建立了一个个超脱现实的、可自行设计的身份,并用自己选择的表达术语展示自己,同时也凭借他人的化名和描述语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连接塑造着理想中的他人。”这个特点,使基于网络的沟通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深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对提高大学生申诉权意识现实路径的思考
下一篇论文:对我国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法律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法律论文
读者推荐的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