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资本总公式中劳资双方的博弈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劳资关系-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陈燕

论文摘要:中国转轨经济中劳资双方冲突与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借助马克思关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一般理论,揭示出隐藏在资本总公式背后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矛盾,继而结合博弈论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博弈分析,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合理路径。整体而言,我国公有制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是较合理的,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形态中隐藏了大量劳资矛盾,存在着劳资关系的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之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论文关键词:资本总公式,劳资关系,博弈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计划经济中单一的劳动关系逐步转变为不同类型的劳资关系,在此过程中劳资冲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困难的经济局面,劳资冲突问题又一次成为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都共同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以资本总公式作为研究开端的,通过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博弈分析,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对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劳资双方的和谐安定,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也能够贴合我国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理论阐述

劳动和资本作为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两大生产要素,其关系仍然是现代社会依以旋转的中心。马克思把劳资关系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以此为开端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经济学观点。《资本论》实质是一种劳资关系理论,其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以资本总公式作为阐述其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基础,对我们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资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思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总公式

马克思首先指出,货币这一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商品流通存在两种运动形式,即W—G—W(货币运动形式)和G—W—G'(资本运动形式)。“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形式是G—W—G′(货币—商品—货币),在这一过程中,前后两端的货币是不同的量,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殖,马克思说:“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我把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资本实质上是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其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G—W—G'是资本运动的最一般的形式,集中反映了资本最本质的特征,说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因此称之为资本总公式。资本价值的运动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是G—W…P…W′—G′;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这三种资本的流通形式都没有改变资本运动形式“价值增殖”的共性,因此马克思把G—W—G′称为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也就是说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即等价交换规律,商品交换都只是商品价值形态的变换,而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但是,资本总公式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无法使原预付价值增殖,因为流通或商品交换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那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以外的什么地方产生呢?因为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与他个人的商品发生关系,他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不能使价值增殖,货币或商品也不能转化为资本。这样就得到一个双重的结果:“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所在。马克思解决了资本总公式所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就是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

2、劳动力的买和卖

马克思指出,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中商品再度出卖上,那就只有发生在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而由于等价交换的原则,它也不会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那就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这种独特的商品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解决。马克思在此界定了劳动力的概念,即人的身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同时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与其它商品的区别,以及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全过程中,是怎样既在流通领域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我们将看到,货币转化为资本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为条件,但它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只是为价值的增殖准备条件。这个过程最终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马克思写道:“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防止供销社人才流失之我见-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