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高校科学道德教育模式化问题初探-论文网

时间:2014-01-17  作者:鄢万春,黄秋霞,邱润萍
偏重于中外科学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缺乏立足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可仿效和复制的模式化研究成果。

(二)高校科学道德教育模式化研究的必要性

国际科技界已明确提出,科学道德必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入高等学校的课程中去,这对于提高未来的年轻科教工作者的基本道德修养将有重要意义。世界科学大会通过的主要文件《关于科学与科学知识的宣言》和《科学纲领——行动框架》提出:“科学的责任与道德应是所有科技工作者所接受的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课程中应包含科学道德的内容”。[⑤]

2010年4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指出“要将科学道德列入大学和研究生必修课程,使青年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⑥],那么,科学道德教育就必须结束一般性的学术争议而进行一般性的规定,这是课程建设的前提。

目前,我国具有可操作模式的科学道德教育还是空白,大学生对科学道德的认知水平也较低。我们亟待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高校开设科学道德教育课,结合大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实际,普及科学道德知识,宣传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要实现以上教育目标,开展高校科学道德教育的模式化研究、提出可参考的教育模式和范本就势在必行。

(三)高校科学道德教育模式化研究的可行性

模式化是指不断发展的客观现实的组织化、图示化、结构化的过程,有利于他人的复制和模仿。模式化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对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高校科学道德教育进行模式化的要求正是基于科学道德教育系统化和规范性的必要,是为提供一种普遍应用可能的范式,强调可操作性,是在基础理论和一般原则之下的具体而微的建构。

当前情况下,对高校科学道德教育进行模式化研究已具备可行性,原因大致可归纳为:

对高校科学道德教育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已深入人心,具备模式化研究的思想认识基础。

中外科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成果卓著,提供模式化研究的学习和借鉴模本。

高校教育实际中,饱含科学道德教育的因子和契机,需要的只是发掘和提炼出模式化的内容。

三、高校科学道德教育的模式建构

在科学道德教育形式上,我国高校已采用校园网、课程、培训讲座等途径实施教育教学。对照美国诚信教育,我国现有教育形式的主要问题是开课面小,教育对象局限于研究生和少数的本科生,离全方位的普及教育尚有很大的差距。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多途径实现普及教育之效果。针对学校教育的实际,高校科学道德教育模式建构应立足于教学与实践环节,坚持两条腿走路,换言之,建构的模式将是以一体两翼的框架和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平台上实施的一种教育范式。

(一)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科学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道德层次,指对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技术层次,主要指引文的注释、成果的署名、各种符号的使用;内容层次,指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可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纳入学生各种选修课或必修课。

1、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可将科学道德教育设立为必修课程,合计1学分,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开展专题教学。

大一阶段:在第1学期设立《科学史与科学道德》课程,每周1学时,课程内容主要为:宣传中外科技史上的著名人物及其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和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结合科学史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帮助新生树立诚信、求实、协作、献身等学术道德意识。

大二阶段:在第3学期设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程,每周1学时。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在国外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就开始在大学开设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整体化的理解,并且使学生把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功能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既有知识又有社会责任感,并且还能处理高科技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新的复合型人才。”[⑦]

大三阶段:在第5学期设立《学术道德规范》课程,每周1学时。建议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授课,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写文章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进行研究工作报告,包括数据评述;认真解释可能的误差来源和大小;公平评估个人在合作研究中的作用;承认并引用前人的工作;避免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等。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录像,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对课程中涉及科学诚实的案例发表看法,并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

大四阶段:在第7学期设立《科技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每周1学时。论文写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课教师可结合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讲述科技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学术道德问题,包括材料的引用、引文的注释、成果的署名、各种符号的使用等,即把学术道德作为科技论文写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诌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_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陶行知师德观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启示_实效性-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