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德育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化困境及对策_期刊网

时间:2012-07-24  作者:钟平艳,阳立兵
所以,学校要加强后续培训,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甚至让教师脱产培训。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相关专业的教授对某方面欠缺的老师进行培训,让思政教师到其他大学进修相关专业的课程。学校招聘硕士研究生兼顾有政治和法律出生背景的人才;在学校招聘硕士研究生,注重具有政治和法律双重背景的人才;教师平时应注重自身的学习,对自己没有学习经历的相关专业,自己进行系统的自学。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辅以考证如心理咨询师、司法考试、职业指导师,这有助于自身的教学能力。

2.可靠性:意图和动机。

“如接受者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宜转态度”。[7]基础课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立场第一、《基础》课教师本人不信,为了这个工作,照本宣科地完成任务,第二、基础课的理论想教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法律基础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或者法律专业,思想政治功底不够,很难把理论讲透,甚至出现错误;大学公共课的老师承担全校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常常忙于上课,疏于学习,对待自己非专业的知识囫囵吞枣,上自己非专业的知识有点力不从心,甚至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待非自己专业的课程。第三、本人信《基础》的观点,理论功底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在这三种意图及动机中,显然第三种更让人信服。更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吸引力:优秀品质 、仪表和风度 、人际关系。

“大学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它们是两种学问、两类课程,所谓‘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就是讲授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成为合格的现代人。所谓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就是讲授某一类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某种人。”[8],《基础》课实质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他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或意义理论,为社会确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的导向。”[9]《基础》课作为公民课期刊网,思政教师优秀品质、个人魅力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曾在教学过程中,在讲爱情观时,讲爱情的道德相关观点,有学生提出异议,说他们有位老师恋爱观跟课本的不一样,所以,基础课教师的个人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当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感化,以引起共鸣,应当用真诚无私的爱去架构与大学生相互沟通的感情桥梁,在心理相容的情感气氛中使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作为基础课教师不仅“学高为师”,更需要“德高为范”,教师的仪表和风度在课前课后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其吸引力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基础课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给学生带来朝气,不要带着怨气和片面性的观点,这会影响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而妨碍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把基础课的观点内化.中国有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基础课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

(二)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已经内化了的态度作为接收者信念和态度体系的一部分,难于转变,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与个体的需要密切关联的态度不易转变。”[10]在前面谈到大学生受原有观念的影响,要建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与原来“灌输式”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模式,一般可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首先,提出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即以学生在网络中接触到的社会热点,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在分析问题时,与学生原有观念矛盾的地方,进行辩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论证辩论,让学生的原有观点与新观点发生激烈的冲突,暴露学生原有观点的错误性,达到不言自明。

最后,在解决问题时,不是一次辩论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多次辩论,其过程比老师简单地灌输要复杂的多,但能到达真正让新观点内化到学生行为中。

2.人格因素。

90后其中的人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多数大学生表现出自觉、独立、主动、自制、果断、坚强、沉着、勇敢、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有些人则表现出一定的盲目、依赖、被动、经常冲动或优柔寡断、软弱、慌张、敷衍不良的性格特征。”[11]在独立与依赖交替中期刊网,对于依赖性强的学生,多赞许,少否定,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观点不要轻易全盘否定,在讲授过程中,承认其合理的一面。

3.个体的心理倾向。

“在面临转变态度的压力是,个体的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人的说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人们通常利用一些自我防卫的策略来减少说服信息对自己的影响,比如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等。”基础课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

首先,在导入社会热点问题,注意真实性,尤其是出处要权威,不能道听途说、任意编造,曾在《基础》课讲第四章道德时,举一个关于云南的新闻报道,有云南籍的学生向本人求证其出处。

其次,在引用论证观点时,注意理论的权威性,经典理论把握好适应范围,在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时,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段理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一定要把两个“决不”理论背景给学生讲清楚,这才能增加理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最后:对于学生在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注意可以顺着学生的逻辑推理出很明显的错误,让学生自我领悟比老师强加于人效果要好的多。

(三)沟通信息的因素

信息的差异是决定说服效果的重要条件。“若两者相距不大,会产生同化效果,接受者会缩小差距,给予正面评价,将受到传播信息的影响。若两者相距很大,将产生对比效果(反衬),接受者会夸大差距,给予反面评价,态度不愿改变,甚至产生反方向的效果”基础课教师讲课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在思想问题时不要脱离现实利益期刊网,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2]-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利益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基础课的观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能更好让他们接受,改变原有观念,建立新的观念。 比如:讲绪论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不仅讲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观、人际交往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甚至连学生最为缺乏又最为关注的理财问题都讲到了,学生改变原有对政治课看法,有了新想法。

(四)劝导情境的作用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语言都会影响其教学效果。在大学课堂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增加思政课堂及教师个人吸引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备幽默的语言,而且要鼓励学生质疑,并耐心地、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与学生形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语言的艺术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之,《基础》课的教学注重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使基础课的教学事半功倍,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道德教育故事法的若干问题分析_道德发展
下一篇论文: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_价值观念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德育论文
最新德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