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基于《猪之死》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教学研究_期刊网

时间:2012-04-29  作者:张建荣

论文导读::隐喻性特征。猪之死》中的隐喻主要为循环映射和复合映射。传统的英语语篇教学的关注点是篇章的整体结构。
论文关键词:隐喻性特征,语篇连贯,《猪之死》,教学
 

一、引言

传统的英语语篇教学的关注点是篇章的整体结构,句子的连接,段落的衔接、逻辑的连贯以及文章的语境和主旨等。这些分析有助于理解文章,但对隐含于文章内部的认知动因和认知过程却鲜有研究。

近年来,篇章内部的认知过程开始成为学者们的关注对象,例如,作为认知模式之一的隐喻在语篇连贯中所具备的功能正在逐步为人们所探讨。在国外期刊网,(Cabaliero[1],Wee[2])等研究了隐喻对语篇的组织与构建作用。在国内隐喻作为语篇策略主要研究有:束定芳[3],冯晓虎[4],魏在江[5],苗兴伟和廖美珍[6],张玮和张德禄[7]等。而且隐喻理论在语篇教学中的作用也开始进入研究范围(王致华[8],鞠晶、冯展极[9],俞炎燊[10]等),为语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但目前这些研究所采用的语料总体上稍显分散,基本上较少集中对某一文章或段落进行探讨。本文将从隐喻的特性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单一的语篇——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六册(英语专业三年级高级英语教材)第六课E.B.怀特的名篇《猪之死》[11]的教学中发掘隐喻的语篇功能。

二、隐喻性特征

目前国内外学者隐喻性特征的阐述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映射性

2. 蕴涵性

“隐喻性蕴涵”(metaphoricalentailment)指某一隐喻内部的相关义项之间可以发生意义转换, 由此产生了隐喻映射过程中的一系列的语义蕴涵关系[13] 。张玮[7]认为,在语篇中主要有三种隐喻蕴涵方式。( 1 ) 隐喻内蕴涵( intrametaphorical entailment);( 2 ) 隐喻间蕴涵( intermetaphorical entailment) ;(3)层级性隐喻蕴涵( hierarchical metaphorical entailment) 。

三、利用语块映射帮助学生建立逻辑关系

“隐喻的‘语块映射’实质上映射的是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思维逻辑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10]。 教师可以利用语篇中的源点域和目标域迅速激活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概念,帮助学习者从另一种途径获取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猪之死》中的隐喻主要为循环映射和复合映射。

1.复合映射

“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作者可以把本来或表面上毫无联系的隐喻概念编排在一起,从而形成语块之间的复合映射关系”[6]

例一(《猪之死》第2段): The scheme of buying aspring pig in blossom time, feeding it through summer and fall, and butcheringit when the solid cold weather arrives, is a familiar scheme to me and followsan antique pattern. It is a tragedy enacted on most farms with perfect fidelityto the original script. The murder, being premeditated, is in the first degreebut is quick and skillful.

源点域目标域

 

the scheme of raising a pig

the cycle of life

the scheme of raising a pig

a tragedy

the plan

the original script

butchering the pig

the murder, being premeditated,

在例一中,目标域的季节循环、悲剧和脚本等和源点域的养猪的计划本来并无关联期刊网,现在却被作者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2. 循环映射和非对称映射

“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作者在引入一个概念隐喻后,语篇将围绕源点域展开,然后又回到原来的概念隐喻或者重新引入一个类似或相近的概念隐喻。这种映射模式称作循环映射”[6]

例二(《猪之死》第3段)Once in a while something slips - one of the actors goesup in his lines and the whole performance stumbles and halts. My pig simplyfailed to show up for a meal. The alarm spread rapidly. The classic outline ofthe tragedy was lost. I found myself cast suddenly in the role of pig’s friendand physician - a farcical character with an enema bag for a prop. I had apresentiment, the very first afternoon, that the play would never regain itsbalance.

在例二中,作者先引入一个概念隐喻:猪可能还没长大(捱到冬天)就死了这一假设被比喻成演员提早登台念台词这样滑稽的事情。然后,作者便围绕着源点域、“猪”展开,并在最后又回到这一隐喻。

非对称映射有两种形式,其中有一种是“语篇以目标域为中心就事论事,而隐喻概念只是对语篇内容进行概括或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6]

例三(《猪之死》第13段)We had been having an unseasonable spell of weather- hot,close days, with the fog shutting in every night, scaling for a few hours inmidday, then creeping back again at dark, drifting in first over the trees onthe point, then suddenly blowing across the fields, blotting out the world andtaking possession of houses, men, and animals. Everyone kept hoping for abreak, but the break failed to come. Next day was another hot one.

在例三中,叙述者的心情被比喻成天气。第一话(长达五行)详细生动地描写了一段反常的天气。整段文字中心在于目标域——天气,而源点域——我的心情却并没有出现。但看似毫无联系的“天气”和“心情”却通过隐喻建立了联系。

例如, “I felt restless”被比喻成 “an unseasonable spell of weather- hot, close days”,但文中并没有明确出现“I felt restless”这样的描述。

四、利用蕴涵性帮助学生理解语义的衔接

利用隐喻的蕴涵性所形成的语义链,教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是如何展开的期刊网,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蕴含性辐射性的信息(词汇链或语义场)去理解词汇,增强记忆。

在《猪之死》中,作者主要应用了层级性隐喻蕴涵。张玮[7]指出,层级性隐喻蕴涵是指一个隐喻式在宏观上统领了语篇中的其他隐喻式,整个语篇围绕着该隐喻所设定的框架层层铺开。

在《猪之死》中,整个语篇围绕着死亡是悲剧这一隐喻所设定的框架层层铺开。就悲剧这一喻体而言,其蕴涵的关系有演员、演出、台词、脚本、背景、伤痛、同情、绝望等。而这些蕴涵关系涵盖了全文。

在第2段中,作者指出“这就好像绝大多数的农场里上演的安全忠实于原剧脚本的一幕幕悲剧。”

在第3段中,作者指出“某个演员提前念了台词,那么整个演出教会出现混乱,以致停滞”。这是暗示猪还没有长大就生病死了。接着作者说“我俨然发现自己开始扮演起猪的朋友和私人医生——一个拿着助推器灌肠袋当道具的滑稽角色”。

在第38段里,作者在描写墓穴时写道“这时,一个绿色的小苹果从头顶的树枝上落下来,掉到坑(墓穴)里”。没长大就死去的猪被比喻成从树枝上落下的绿色的小苹果(还没有成熟)。该苹果本身既是悲剧也是全文的悲剧的一个背景。

在此,作者把“猪之死”比喻成“悲剧”期刊网,接着由喻体“悲剧”引出了一个贯穿后文的蕴涵链条:“悲剧”(tragedy)→“上演”(enacted)→ “原剧脚本”(the original script)→“扮演”(enacted)→“角色”(role/ character)→“道具”(prop)→“一个绿色的小苹果从头顶的树枝上落下来,掉到坑(墓穴)里”( a small green apple seperated itself from from a branchoverhead and fell into the hole),既彰显了全文的隐喻主题(猪之死是悲剧) ,又令语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组成连贯的语篇。

“在隐喻蕴涵的基础上,本体和喻体还可在互动机制的激发下在语篇的局部区域形成语义上的延伸( extension) ,从而配合其他的非隐喻性衔接机制实现语篇意义的动态推进” [7],从而使隐喻呈现出延展性和完形性等特征,以此构成隐喻性篇章的语义框架,进而起到连贯的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隐喻性特征——映射性和蕴涵性使其成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隐喻如何构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指导学生在隐喻为中心的语义场或语义链中理解、记忆词汇,还可以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来理解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从而加深对篇章的整体理解。


参考文献
[1]Cabaliero,R.Metaphor and Genre:The Presence and Role of Metaphor in the BuildingReview [J].AppliedLinguistics,2003(2).
[2]Wee,L.Constructing the Source:Metaphor as a DiscourseStrategy [J].Discourse Studies,2005(3).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6]苗兴伟,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学刊,2007,(6):55—56.
[7]张玮,张德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学刊,2008(1):99-103.
[8]王致华.论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篇教学[J].福建论坛,2009(6):176-178.
[9]鞠晶,冯展极.从概念隐喻的语篇功能看英语阅读教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83-86.
[10]俞炎燊.隐喻语篇功能在商业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4):129-132.
[11]White, E.B. Death of a Pig. 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 6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2]L iao, M.Z. 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 [ J ]. Text, 1999(2).
[13]Lakoff, G.&M. Johnson. M etaphorsW e L ive B y [M]. Chicago: ChicagoUniversity Press, 1980.
[14]Lakoff,George and Mark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Metaphor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ago Press.198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诗艺》看贺拉斯文艺观的保守性_文学艺术论文
下一篇论文:论交际翻译理论与吴歌中谐音双关语的翻译_文学艺术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