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1] 任雪. 保障性住房建设亟待制度“保障”[J]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2)
 [2] 田 野, 栗德祥, 毕向阳. 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析[J] . 建筑学报, 2006(5)
 [3]孙忆敏. 我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若干探讨[J] . 规划师, 2008(11)
 [4]冯念一, 陆建忠 .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思考[J] . 房地经济, 2007(7)
 [5]孙延风, 黄巧敏. 解析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从和谐经济学角度看厦门的实践[J] . 中国统计, 2007(9)
 [6]濮慧娟. 保障性住房设计特色[J] . 上海建设科技, 2009(10)
 [7]倪晶晶. 关于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数量与供给结构的思考[J] .贵州大学学报, 2007(7)
 [8]杨春慧. 浅谈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J] . 建筑学报, 2007(5)
 [9]马强, 姜丽美.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趋向分析[J].技术经济, 2006( 6)
 [10]王晖.主要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及其实施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
 [11]赖华东,蔡靖方.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效果及其选择—基于住宅过滤模型的思考[J].经济评论,2007(3)
 [12] 董藩. 完善保障性住房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J]. 城乡建设,2008(4).
 [13]陈华,刘国栋.基于和谐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研究:一个国际比较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5)
 [14]施琳琳.基于公平的中低收入居民保障性住房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08(2)
 [15]贾康.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基本保障性住房资金多元化来源渠道[J].中国发展观察,2007(10)
 [16]何元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验借鉴与我国的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问题探讨,2010(6)
 [17]曹国安,曹明. 西方国家的住房体制保障及启示[J].中国房地产,2007(6).
 [18]贺仁义.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再思考[J].技术经济,2004(6).
 [19]江莉. 国外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租赁住房典型模式研究 [J].上海房地产,2007(11).
 [20]单克强. 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的探讨 [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3).
 [21]Hyojin Ka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citizen housing guarantee system  [D].2003.8.USA
 [22]Cramer, Anne Theise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Public housing guarantee system [D].2004.9.USA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