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汇率制度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延伸的路径,汇率制度的正确选择对于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不同的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其选择的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多次变化,汇率也随之波动。新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缓慢升值,波动幅度逐渐加大,并呈现有贬有升、弹性逐渐增强的特点。但是,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人民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将汇率制度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等角度,对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策略

作为一国政府针对外汇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汇率制度对平衡一国内外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汇率从1949年公布到现在,其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1994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为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在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匹配问题逐步凸现。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制度调整,是我国货币当局变被动为主动,由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所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各阶段的变革过程,我们得以总结经验和获得启示;通过总结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点和经验启示,我们得以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下一步改革的进程和方向有更客观清晰的认识。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取决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之路仍然漫长。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顾

2.1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改革

1978年起,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建立合资企业,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原有的人民币固定汇率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不利于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体制亟待进行新的改革。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策目标,我国政府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3年,进行了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81一1984年期间的官方牌价和外汇调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阶段,1985—1993年期间的有限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经过这这一时期的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制度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指令性计划和双重汇率制度,全国统一的外汇调剂市场也未形成,外汇调剂机制仍不健全,在较大程度上对外汇收支实施计划控制和审批,这样导致市场调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力量不足、微观主体活力较弱。

2.2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改革

2.2.11994---2004年阶段。自1994年年开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被IMF誉为“战略性决策”。通过改革,把实行了近十年的人民币双重汇率向单一汇率过渡,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此次改革的内容有主要包括:实现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全国联网的统一的银行外汇市场;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私人结算,禁止外币流通和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行流通的外汇券,可以继续使用,逐步兑回。此外,在这次改革中,将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予以取消,国家主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国际收支,对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等。新的汇率制度,形成了新人民币汇率生成和运行机制新的特点:汇率的形成以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基础:统一的汇率、浮动的汇率和有管理的汇率。实行汇率并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上最重大的一项改革措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后的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渐进推进,尤其是外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经过10年的变迁,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计划与市场共同配置外汇资源,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对外汇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从官方定价和市场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分散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从人民币完全不可兑换,逐步过渡为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但与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比,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不尽科学、合理,汇率杠杆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显得不够灵敏。

2.2.22005年至今。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改盯住美元为盯住货币篮子,由此可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仍是当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根本特征。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1994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这次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汇率调控方式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以当日外汇市场上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继2005年7月21日汇改,我国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和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机结合的汇率改革配套制度。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基础上,从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汇率水平三个方面人手,使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为一个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参考多种货币汇率变化关系的有机的整体。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的探讨——代写毕业论文案例
下一篇论文:海南房地产价格运行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