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案例-沈阳市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2.2.2国外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国外农业产业化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完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最早开创这一研究的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维斯(John·H·Davis)和他的助手戈尔德伯格(Roy·A·Goldberg),他们在1957年定义了“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概念,并将其载体称作“农业综合企业”或“农业综合经营”(Agribusiness)。次年,哈佛大学出版了他们的著作《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其中首次论述了“农业一体化经营”的概念。他们的学术思想基本上得到后来学者的继承。

当代美国有关农业一体化的主要思想观点和理论可以从下面论著中窥见一斑。罗纳德·纽特逊等著的《农业与食品政策》是在美国农业经济教学与研究中有一定影响的著作。该书在第十章“农业结构”中详细论述了农业一体化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及相关问题;另一本涉及“农业一体化”的著作是盖尔·克拉默(Gail·L· Gramer)和克拉伦斯·詹森(Clarenee·w·Jensea)合著的((Agricultural Economies and Agribusiness》(1992byJohnWileysons,in。),在第二章集中介绍了美国“农业的纵向一体化”、“垂直协作”、“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综合企业”。从这些著作有关部分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农业一体化的概念、组织形式、经济意义等理论问题,同时,也可从中了解农业一体化在美国这样农业高度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此外,新近国外学者对农业产业化作出引人瞩目的研究是,日本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海外部主任研究员千叶典和农业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研究调查官立川雅司,在1996年10月8日《日本农业新闻》上发表的《跨国农业综合企业与结构变化》一文,明确提出“全球农业进入产业化时代”,反映了当今农业经贸国际化、集团化和全球农业产业化的最新动态。概括地说,即欧美等国在过去输出过剩资本,以跨国公司的形式直接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初步建立和形成国际农业一体化格局之后,进入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彼此为了竞争和进入新市场,适应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环境,纷纷实施新一轮相互兼并、收购的战略,重新调整利益格局,而出现新的全球农业产业化趋势。

国外绝大部分己有的农业一体化理论研究,在总体上基本形成将农业一体化置于微观经济范畴和农业经营层面的定势,虽然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出现一些新动态,对农业一体化的政策研究开始融入国际战略和策略等宏观经济因素,但对农业一体化始终缺乏系统、深入的全面研究。这或许同农业一体化存在的体制环境、制度变迁等因素有一定相关性,对制度环境相对稳定,体制因素基本为定数的经济发展实况而言,微观经济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会成为理论研究的主导方向。但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国外农业一体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偏窄,影响了对农业一体化本质的认识,难以揭示农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其理论研究对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局限性很大。这也是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作理论研究时,既借鉴学习国外研究的一般理论成果,又要有所创新、发展的原因。

2.3国内外关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区域科技创新的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思K拉森。1996年,国内首次出现“区域科技创新”一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发展区域经济必须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科技创新内涵

科技创新是对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吸收、掌握和改进现有技术,以及创造新技术的能力(Lall,1992)。柳卸林(2002)认为,区域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黄鲁成认为,创新能力是以区域内技术能力为基础、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能力。甄峰、黄朝永、罗守贵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过程中,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将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对一个地区而言,创新能力是对该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此外,王德禄、李荣平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可见,区域科技创新内涵仍然处于探讨阶段,学者们认识仍然不统一。多数建立在线性模式基础上。当代创新过程是网络模式,创新源泉除了企业自身以外,还有研究所、大学、供应商、客户以及竞争企业等。

2.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与模型

有学者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由若干要素组成,不同要素通过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结构模型。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得出不同构成要素。从投入产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包括研究开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新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创新;从创新过程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柳卸林等(2002)从系统角度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从网络角度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包括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行为主体自身能力:从活动要素角度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包括信息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和制度能力。就过程分析角度来看,它是建立在线性创新过程模式之上,没有反映网络互动。就系统角度分析来看,它将创新视为一个系统,认识到创新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就网络角度分析来看,它是建立在网络模式基础之上,能够反映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

有关区域科技创新结构模型多数建立在线性创新模式基础上。 Henny Romin和Manuel Albaladejo(2002)提出,基于网络模式的企业创新能力结构模型。从网络角度测评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反映了网络化、外源化,体现了集体学习,互动过程,同系统角度的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比更深刻、更强的可操作性。上述所说的内部资源包括:(1)企业家的教育程度。(2)前期相关经验。(3)人力资本。(4)内部技术努力。外部资源包括:(1)网络强度。(2)地理邻近。(3)金融和技术转移。基于网络创新模式的区域科技创新结构可以借鉴这个模型。

国内何亚琼、秦沛(2005)提出了基于创新网络的区域创新模型,认为区域行为主体创新能力来源于动态网络学习,网络连接的有效性提高了行为主体的交叉思维能力,网络连接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知识和信息的通道,使每个主体的知识和信息存量成倍的提升。而不同主体资源在网络关系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合作,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网络关系的紧密性加强了资源的融合速度,网络关系的多样性增加了资源融合的机会。

3.区域科技创新影响因素

鉴于现实中所存在有些区域资源相同,但是创新能力相差很大的情况,有些学者发现了:区域科技创新不仅仅由资源因素所决定,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

另外,不同产业创新能力可能不同,主要是由于部门专业化、功能和组织特征,导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差别(Todlling,1992;Maleeki,1997)。区域企业创新互动依赖于集群、网络状况,依赖于主体对待合作的态度(Saxenian, 1994;C00keMorgan,199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物联网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