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我国教育投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16-02-23  作者:祝月红

摘要: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在现代社会,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在教育投资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实施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收益,个人收益,社会收益

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等不断发展变化,世界范围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增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开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的状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无疑对我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我国教育投资现状

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在逐年提高。例如1997年教育投资总额达到2,531.73亿元,比1991年的731.50亿元增长了2.4倍。其中预算内教育投资也在增长。1991年预算内教育投资占国家财政指出12.6%,1997年则占15.65%,1999年占16.8%。再如,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也在增长,1986年小学生生均经费为48.30元,1997年增长到115元;1986年普通中学生生均经费为134.90元,1997年增长到225元;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生均经费为2,464元,1997年增长到3,463元。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捐资办学多元化方针,近几年国家预算外教育投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增长的比例和速度在加快。例如1997年国家预算外教育投资总量为271.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37.13%,与1986年相比较增长了13.26%。

教育物质技术条件得到了加强,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到1997年,全国按国家标准化要求基本配备各种实验仪器的中小学已达56%。从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通过各种形式筹集改造危房资金达500亿元。

二、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机器,9年义务制教育、高中、职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社会办学、私立学校、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已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教育体系。但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甚至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投资总量和相对量都比较低,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教学仪器设备达标学校的比率以及图书配备达标学校的比率指标的提高,进而影响着教育投资的效益,也最终影响着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但直到现在,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有数据显示,1985年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是5.2%,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5.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4.5%。当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只有2.3%,而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才是4%,我国现在的教育投入都低于二十年前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为6208.2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3.29%,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08个和0.04个白分点,其中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

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未彻底理顺,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家投资总额严重偏低,导致教育投资收益低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方面已经实现了三大转变:首先,在对教育经费投入的认识方面,实现了由一般到重点的转变。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对教育经费投入的认识,均实现了重大转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已逐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已经并正在变成强大的精神、物质力量,成为办好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其次,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思路方面,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坚持的是单一的国家政策。这种政策的直接结果,既导致国家财政负担的不断加重,又造成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教育投入的短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致使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和保证经济的增长,又必须发展教育,但国家又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在过去这种旧的教育经费投入模式下,国家财力既难以支撑庞大的教育体系,却又苦于找不到别的出路。于是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思路方面,就只能在一种怪圈中打转。再次,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走出了一条多渠道筹措的新路子。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低重心”的教育发展战略,改革了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开始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各级政府成为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的直接责任者,这种办学体制的改革,调动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为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即以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杂费、发展校办产业、支持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教育基金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路子。新路子带来了新变化,使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迅速的增加,大大改善了办教育的物质条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国务院印发的《〈纲要〉实施意见》,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均对保证教育经费六条来源渠道的支出、增长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至此,可以说我国的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初步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解决教育投资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缓解教育投资短缺的关键之所在。教育事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国家的一种基本经济设施,它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熟练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保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投资的收益者首先是国家和社会。此外,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所谓主导地位,不是就其绝对量和其相对量而言的,而是指财政收入的高度民主集中性,它由政府掌握,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分配。因而,为了缓解我国教育投资短缺的局面,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当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企业的收入和劳动者个人的收入,虽然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主要部分,但这部分收入属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它是分散的,每个企业和劳动者所能支配的仅仅是归他们所有的部分。因而这部分收入无论其绝对量还是其相对量,在国民收入中都不居主导地位。因此,从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构成来看,缓解教育投资短缺的局面,增加国家的投入正式关键之所在。目前,我国教育投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担。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文: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