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缓刑制度的立法及适用、考察阶段都存在着一定问题和弊端,可以说,我国的缓刑制度实际并未达到应有的立法效果和司法效果,有待继续探讨,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文提到的几点意见和建议还需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加以论证、不断完善,本人理论水平和掌握资料均有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缓刑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邢绡红:《中日韩缓刑制度比较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张秋芳:《保护观察制度与我国缓刑中的考察监督》,《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3.刘守芬、丁鹏:《现代缓刑类型与中国的选择》,《现代法学》2005年第6期。
4.周振杰:《美国的震慑缓刑制度及其借鉴》,《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5.段仁元、郝如建:《我国缓刑制度的几个问题》,《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6.段晖、周卫军:《缓刑的刑罚谦抑性考察》,《当代法学》2001年第7期。
7.梁恒昌:《缓刑制度之商榷》,林纪东:《现代法学论文精选》,台北汉苑出版社1976年第1版。
8.林蔚文:《西方刑事政策的文明进程》,《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9.王牧、赵宝成:《“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形势政策概念解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2期。
10.刘强:《社区矫正:借鉴和创新》,《刑事法评论》2004年第14期。
11.左坚卫:《缓刑起源辨证》,《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卷。
12.曲新久:《轻刑化与非刑罚化在中国》,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主编:《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3.[德]汉斯·海因里希·耶施克:《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何天贵译,《法学译丛》1981年第1期。
14.程琦:《美国缓刑制度考察》,《犯罪研究》2005年第2期。
15.程应需:《人权保护与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法学评论》2006年第2期。
16.王牧:《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17.陈兴良:《人格调查制度的法理考察》,《法制日报》2003年6月3日第8版。
18.王治国:《职务犯罪轻型化倾向必须引起重视》,《检察日报》2006年7月25日第5版。
19.韩克芳:《论缓刑制度下的犯罪人权保障》,《中国检察官》2007年第4期。
20.应建廷:《缓刑实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21.阮方民:《对改进我国缓刑制度的两点思考》,《法学》2000年第10期。
22.李钟、曹忠杰:《缓刑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人民检察》2003年第7期。
2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4.陈兴良:《刑法试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5.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6.朱华荣主编:《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7.[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8.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版。
29.李贵方:《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1.[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孙晓雳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版。
33.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4.王运生、严军兴:《英国刑事司法与替刑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5.[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6.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7.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监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8.[日]菊田幸一:《犯罪学》,海沫译,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9.中国政法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主编:《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0.[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1.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2.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3.翟中东:《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4. [意]菲利:《实证派犯罪学》,郭建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5.[意]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6.[美]理查德·霍金斯、杰弗里·P·阿尔伯特:《美国的监狱制度——刑罚与正义》,孙晓雳、林遐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7.[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版。
48.甘雨沛、何鹏:《外国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9.陈正云:《刑法的精神》,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0.[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1.[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2.左坚卫:《缓刑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3.吴宗宪:《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4. 王平:《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5刘强:《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6.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犯罪学》,吴鑫涛、马君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第1版。
致 谢
本论文从选题、写作到最终完成都是在黄世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黄教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黄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真诚感谢我的同事孔伟,通过同他的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
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法学院的老师们,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13/13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