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2002-2007上海旅行社业接待人数统计 单位:万
年份指标
外 联
人 数
外联人天 数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
接待入境旅游人天数
接待国内旅游人数
接待国内旅游人天数
2002
64.8
217.0
152.7
280.2
654.4
913.0
2003
34.2
127.4
72.1
124.3
606.4
822.3
2005
57.1
223.3
100.2
230.6
834.1
1188.6
2006
63.4
251.7
104.5
278.1
672.7
1346.4
2007
66.0
275.7
112.8
313.3
750.8
1474.4
从相对数据来看,2007年上海51家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旅游人数66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4.2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招徕1.3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12.8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2.8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接待2.2万人次。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0.8万人次,平均每个国内游客停留2天,每家旅行社接待0.9万人次。而2002年上海家国际旅行社共招徕入境旅游人数64.8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4.2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招徕1.6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2.7万人次,平均每个入境游客停留1.8天,每家国际旅行社接待3.7万人次。旅行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54.4万人次,平均每个国内游客停留1.4天,每家旅行社接待万人1.2万人次。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入境旅游业务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上海国际旅行社业在平均招徕、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人天数指标上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国内旅游业务方面,一方面上海旅行社业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人天数增长很快,同时经旅行社业接待的国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增长明显,增长比例为43%,显示出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旅游业务的开拓大有可为。另一方面,由于上海旅行社数量增长过快,导致平均每家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反而有所减少。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每年都200多万国际游客因商务活动而到访上海,如何充分挖掘国内旅游市场的潜力,将国内旅游发展持续做好,值得上海旅行社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思考。
2.固定资产额分析
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拥有固定资产额46亿元,同比2002年增长了13.3倍【9】。而同一时期,全国旅行社业的固定资产额仅增长了5.2倍,上海旅行社业固定资产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其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的固定资产额同比增长仅为6%,明显低于过去几年间平均增长水平。而且与此同时,上海旅行社业在数量上增长了1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旅行社业不完全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成立的旅行社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固定资产进入,而原有的竞争实力薄弱的旅行社则在低盈利水平上或者破产或者出售部分固定资产以扩大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进而导致上海旅行社业固定资产额增长放慢。
3.利润率分析
考察利润率指标,也就是间接考察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指标。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的营业收入为154.2亿元,营业利润为1.4亿元【10】,同比1999年,分别增长了249.8%和86.1%,营业利润的增长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导致上海旅行社业的利润率从1999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0.9%,由此可知,上海旅行社业的营业利润下降直接造成了利润率下降,也可以看出上海旅行社业正在走“薄利多销”的道路。
现今,上海旅行社业属于微利行业,从利润率角度而言,市场绩效水平不高,而且上海旅行社数量还在急剧增长,这也直接导致了利润率的降低,对于盈利水平过低的情况,应该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一方面,过低的利润率水平对上海旅行社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抑制了产业规模扩张等。另一方面,正如之前所说,利润率也不是越高越好,这也昭示着上海旅行社业正面临着重新洗牌、优化产业分工的契机。
4.全员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之于1999年,2007年上海旅行社业营业收入增长了2.5倍,从业人员增长了1.5倍,营业收入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从业人员增长,因此,上海旅行社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99年的72.5万元/人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101.7万元/人,增长达40%。
上海旅行社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1)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上海旅行社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占员工总量的80%,并且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人员素质。
(2)新技术的运用。1999年,上海正式开始了旅游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努力,信息技术运用得到广泛重视,被普遍运用于旅行社业的内部管理、外部营销和与饭店业、交通部门的沟通联络上,提高了上海旅行社业的反应速度、运作效率和业务整合能力。
(3)资本投入的增加。上海旅行社业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代替了劳动,使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带动了上海旅行社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以上分析显示,上海旅行社业市场绩效的两个重要衡量指标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个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一个大大高出社会平均水平,这个看似矛盾的悖论其实掩藏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上海旅行社业营业收入构成中,游客交通费、门票费等占据了很大比重,按照现行会计核算规定,在计算利润时,要作为成本减去。也就是说,旅行社业从业人员正在为其它行业做嫁衣,它的劳动生产率包含着其它行业的劳动者成果。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高,充分表明上海旅行社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特点,其经济总量大,效益存量小,行业经济支付的总成本通过利润转移形成了巨大社会效益。
5.消费者满意度分析
近年来,上海旅游委员会委托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开展了对全市旅行社业的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的测评工作。测评途径包括电话调查、社区走访、网络调研以及座谈访问等方式,由此帮助游客获取正确的旅游消费信息,使旅行社业科学了解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消费习惯,同时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非法经营行为进行打压,努力营造一个规范健康的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
测评结果显示2007年上海国内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9.5,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8.7,均处于较满意水平。反观全国旅行社业的消费者满意情况,有关旅行社业的旅游投诉一直占旅游投诉总量的60%左右,投诉的主要问题有降低服务标准,擅自增减旅游项目,延误变更行程等。
旅行社业投诉比例居高不下的现状说明上海及全国旅行社业的服务需进一步改善,消费者满意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主要表现在:
(1)服务水平欠佳。优质服务是旅行社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多年来,由于行业分工体系混乱,市场细分与产品研发手段缺乏,导致价格战成为旅行社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低价格对应低水平服务,最终导致服务信用缺失、投诉集中的现状。
(2)旅行社业在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中的特殊地位。旅行社业在旅游产业链条中扮演着中介商角色。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