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分析运动知识时,帮助学生正确的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一辆以10m/s行驶的汽车的司机在一座山前某处鸣笛,2s后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有多远?”可以画下图分析:
声音向前传播的路程 高
  
声音返回的路程 山
汽车的行进路程
在帮助学生进行浮力计算时,也可通过画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使问题清析化。三是重视题目的解后分析,提高解题思维质量。教师在帮学生分析题目时,一定要进行解后的小结,总结解题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角度分析,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等臂杠杆两端不同距离处分别放一支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蜡烛,杠杆平衡。点燃一段时间后(设燃烧速度相同)则A:长的一端下沉;B:短的一端下沉;C:继续平衡;D:无法确定。解此题时,可先从杠杆平衡知识入手,用F1L1=F2L2,比较变化后两端力与力臂的积的关系。然后可用“极限思维”法迁移拓展,设短的已经燃烧结束,而长的一端还没有燃烧掉,则一定是长的一端下沉。使学生在学会“走”的基础上练习“跑”,从而提高他的解题能力,同时,因为有前面的基础,这种新的思维方法又不会是“空中楼阁”。还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题型的变换,拓展思维空间,巩固已有知识,又可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比如,在上例中,我们还可以拓展:如果是两个胖瘦不同的人,分别站在等臂杠杆的两端不同位置,杠杆也保持平衡,如果两个人都向两边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杠杆能否平衡?还可拓展:如果将两个不同的金属块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后,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杠杆能否平衡?这样,学生不只是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3.再次,在教学上要做到规范化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日趋深入及掌握学习的要求,对初中物理学习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1、思维首先要做到规范化。思维是在概念、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原始的“工具”。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们在学习中应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论证,应用推理、类比、反证、联想等方法去伪存真,去误取正。如有的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可以这样进行论证,如果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那么速度越小,惯性越小,速度为0时就没有惯性了,显然,这与“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相违背,是不对的。2、语言的规范化,物理概念、专有术语、物理量及其单位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格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乱用,更不可生造。否则,会造成一些认识上的错误。比如说“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就不能说“电压与电阻、电流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等。3、实验操作的规范化。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应规范操作,例如,酒精灯不可过火、不能用嘴吹灭等,看似细节,其实对学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4、解题答题过程的规范化。例如“脚踢球时,为什么脚会有痛的感觉”,答: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球也对脚施加了力,脚就有痛的感觉。5、书写的规范化。计算题求解时,往往只重思维的分析,而对字迹、格式不注意要求。例:求长100米的火车以10m/s匀速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往往是:(100m+200m)/10m/s=30s,此解法无公式,长期以往,会出现解题混乱,这是解物理题的大忌。
4.最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面批
物理作业批改和订正的方法有多种,发现共性的错误可以在班级进行集体纠正。但,有些学生的某些顽固性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此时,教师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面批,当面指导,这样容易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也能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失。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总之,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让那此“粗心”的同学能说“我不粗心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