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学生“粗心”的成因及其对策

时间:2015-10-20  作者:左元春

内容摘要:“粗心”是很多初中学生易有的毛病,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必然的;从学生个体看,是偶然的。它可能是:1、受已有知识干扰、思维定势造成的;2、学生知识的片面性、解题不注意条件造成的;3;审题不清、脱离实际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有: 1、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广泛有效的讨论;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3、在教学上要做到规范化4、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让学生与“粗心”告别。
论文关键词:“粗心”,必然,偶然,形式,方法,告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粗心”是必然的。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13周岁到15周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史上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开始发育,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直接影响大脑的脑垂体,使得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大稳定,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有所降低。所以,少年在各种活动中容易分心,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指向性不稳定;虽然他的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无意注意还在起主导作用。总之一句,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因此,“粗心”总会存在的。

一份不同难度的试卷会使他们的心理反应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试题过难导致紧张、焦虑,表现为心浮气躁,精神不稳定,坐立不安,不能正常发挥,答卷时“粗心”;另一类则是认为试卷过易导致骄傲、浮噪,往往是表现为不认真的看题、审题、答题时较为“粗心”不经过认真复查而抢着缴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情绪与解决问题有密切的联系,其关系表现为如图所示:

就学生个体而言,“粗心”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

1.受以往知识的干扰、形成思维定势的“粗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些习惯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学生却误以为是真理,在头脑中留下不易消除的深刻印象,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生经常在电台等地方听到某地的气温为多少度、汽车时速是多少码、教室中没有回声等说法,在物理中,他们也会拿来应用,而与物理学中的准确叙述相抵触。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和经验的累积,各种知识、尤其是相近、相似的知识之间会不自觉的产生一些干扰,从而容易混淆不清。例如,在学习了质量和重力以后,学生会对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后的质量不变,错误的理解为重力而变小。

有时,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对一些事物的本质不能有深刻的认识, 容易受表面的、非本质的现象的困扰。比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问题中,当一个人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如何变化?学生很容易答:变小。“变小”是由视觉成像引起的,而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有这样一个选择题: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是:A:成正比;B:成反比;C:在时间一定时成正比;D:无关。学生很容易根据数学知识分析公式选择C,而忽视匀速的概念。

2.学生认知的偏面性、解题不注意条件造成的“粗心”

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理解不深,或者对问题考虑不周,就会出现乱套公式的毛病。例如一重10牛的物体底面积为10厘米2,把它放在面积为100厘米2的物体上,它对物体产生的最小压强是多少?有的学生答:p=F/S=10牛/100厘米2=0.1帕。这里,学生没有分析物体的受力面积究竟是哪部分。

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存在往往有它的条件,有的同学只注意结论而忘记了它们成立的条件。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汽车在匀速上坡的过程中,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而此题中有外力对汽车做功,因此,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还有一些学生对一些事物尽管已有一定的体验,但往往是建立在直观知觉的基础上的,甚至有时仅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臆断,从而产生错误。例如:子弹离开枪膛后能继续向前飞行,以为它受到的力除了重力以外,还有一个推力的作用。在讨论电流时,认为导体就是金属导体,电流就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等等。

3.审题不清、脱离实际造成的“粗心”

不认真审题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没弄清楚题目意图的情况下就给出答案,例,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往往答: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这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而题目要问的是加快蒸发的方法。

有些学生在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时,不注意研究实际情况,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脱离实际进行答题。例:现手边有一些节日用的小彩灯,额定电压都是3.8V,如果将其接在36V的电路中,应怎样连接?最少接多少个?求解过程如下:36V/3.8V≈9.4个,四舍五入得:需要9个小灯串联。仔细分析,如果用9个这样的灯泡串联的话,每只灯泡的实际分压是4V,超出了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容易损坏。

虽然初中学生出现上述“粗心”问题是难免的,但作业一个教育者,不能听之任之。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避免他们的“粗心”、努力提高其解题能力、降低学生的失分。

1.首先,要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广泛有效的讨论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求真去伪。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与观念,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人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它也是学生减少初中物理中“粗心”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了有一条题目全班有5个不同的答案。我就找了5个代表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进行讨论并且按下面程序:

(1)明确5个同学需解决的“粗心”问题;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其他同学分别指出他们错误的原因;

(4)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2.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许多学生反映,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说明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定则等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即要解决好“怎样做”的问题。教给学生规范的解题方法,培养一定的解题习惯,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课题。一是要培养良好的审题意识,这是解好题的基础。有时学生到办公室来问问题,若反问他“疑”在何处,往往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显然他并没有认真审题,连题目的意思都不明白,不会解题当然也在情理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差之毫厘,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训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寻求突破。二是确定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规律、应用数学工具正确进行求解。在弄清题意的情况下,根据题目的意思,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或模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论文:推行素质教育-教学用干涉双缝仪摄影和光源改进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初中物理论文
最新初中物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初中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