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论文网 |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

时间:2015-09-18  来源:  作者:邝江红

摘要口译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记忆、听力和笔记等口译技能。本文以吉尔的“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为框架,探讨了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尝试从理解和信息处理两方面选择突破口,提高口译训练的成效。
论文关键词:口译,技能,训练方法

口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译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口译基本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在听辨理解、记忆、记录、双语转化、译前准备、临场应变等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因此,口译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实在口译综合技能的训练环节。换句话来说,口译技能的训练方法对于口译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Daniel Gile) 在其著作《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针对口译的工作过程,提出了 “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Gile, D 1955:179)

Phase Ⅰ: CI=L+N+M+C

Phase Ⅱ:CI=Rem+Read+P

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 听力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

+ 笔记 (note-taking)

+ 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 协调(coordination)

连续传译(第二阶段)= 记忆(remembering)

+ 读笔记(Note-reading)

+ 传达 (production)

吉尔的“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展现了连续传译的口译过程。在口译工作过程中口译人员应该掌握的口译技能包括:听力理解技能、记忆力、口译笔记技能、理解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等。本文主要讨论口译的记忆、听力理解能力和笔记的训练方法。

2. 口译记忆训练的方法

根据吉尔的能力负荷模式,口译是一种以短期记忆为中心的活动。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对7个有意义的信息单元进行储存。这“一分钟”的记忆是口译的关键时刻,它足以使口译人员将通过感觉收集到的信息迅速进行理解、语义转码和译

文输出。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意义的把握是记忆的关键。只有准确的理解才能做到准确的记忆。口译的记忆训练应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复述是记忆的言语表现形式,也是口译记忆训练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复述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短句、长句和短篇语段作为训练材料,要求学生听完之后,用原语或译入语进行复述。复述训练的重点是掌握记忆的技巧。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科学的记忆方法,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题材,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并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来加强对原文的有效理解,追踪发言人(作者)的思路。例如,记忆的过程可从意义入手,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核心内容和基本主题;也可以从结构入手,抓住原文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还可以通过原文的某些线索,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帮助记忆。一般而言,有效地理解应当可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什么?(2)主要的事实或观点是什么? (3)发言人的意旨是什么?

记忆训练的具体的形式分为:(1)“大纲式”记忆训练。“大纲式”记忆训练要求学生抓住发言人的思路,即 “大纲”,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概括发言材料的核心内容、基本主题和主要的意图。“大纲式”记忆训练是侧重理解的记忆训练,培养学生启动相关知识,对语言表达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这种训练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考察学生是否能够从“声音”语链中提炼出彼此间存在的内在信息逻辑关系,并根据这种逻辑关系跟踪讲话的内容和顺序。

(2)课堂复述训练。复述训练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呈现发言材料的信息。课堂复述训练一般在教师讲解有关的记忆技巧,并做示范后进行。在复述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长度由短句过度到长句、段落;内容由简单过度到复杂),利用教学多媒体平台提供的口译教学软件,通过:播放录音、复述录音、教师抽查点评三个训练环节。课堂复述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对记忆技巧的掌握情况,能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失误。

3. 口译听力训练的方法

首先,笔者认为有必要区分口译听力能力和基础听力能力。基础听力能力指的是从谈话者的语流中分辨有义音位及其意义的能力;口译听力能力则侧重于从语流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快速分析理解的能力。基础听力是口译听力的前提条件,口译听力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基础听力能力的提高。但是基础听力好并不等于口译听力水平高。如果说基础听力的主要障碍是词汇量和语音,口译听力的主要障碍则在于对信息的听辨理解能力。

因此,口译听力训练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听力课,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思维习惯、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口译听力训练的重点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听力分析、理解能力而进行。笔者认为,口译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译前预测能力的培养

具体而言,口译的译前预测就是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来预测说话者的话语中会包含哪些内容并对其表达做准备。完整的译前预测包括对话语内容的预测和对话语发生时的情景语境的预测,如:话语参加者(发言人和听众),时间、地点、话题、讲话方式、使用语言、讲话目的等。译前预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强化译前准备工作的意识以及学习译前准备的方法和途径等两个方面来实现。实例分析是比较好的训练方法。比如,在做口译模拟练习的时候,要求学生首先以口头报告或PPT展示译前准备工作的情况。此外,也可以在译例分析的过程中,把译前准备的状况对口译产出质量的影响作为一个分析的维度。

(2)语境关联会意的能力,即口译员在SL理解中能迅速将目标话语与相关的语境信息建立联系,通过语境对目标话语的意义进行甄别、筛选、调整,最终达到对SL准确理解的目的。在听力训练中,无论发言人是用学生所熟悉的母语还是用外语发言,都要求学生专注地、积极地倾听,有意识地把听到的信息与相关的话语语境联系起来,以达到对话语准确理解的目的。语境关联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或俗语的意义;根据语境判断话语的言外之意;根据语境判断发言人的态度和目的。听力语境关联训练的程序可以概括为:提供话语材料——设置障碍或任务——捕捉语境线索——进行关联分析。语言内预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语音、语调、词语搭配、关键词和逻辑关系标记词的敏感度来实现。在话语材料这方面,视频资料与音频资料各有其优势。视频材料能够展示话语的场合、环境、谈话者的神态、行为举止。因此,学生容易从现场直观的环境获得启发,对目标话语形成关联理解。而音频材料则会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在场的因素捕捉相关的背景信息。障碍或任务是指话语材料中脱离语境难以理解的目标话语或者是教师设置的理解任务。生词、术语、典故、百科知识、文化差异等都有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语境线索是能够解读目标话语的语境信息。关联分析是借助语境线索对目标话语进行分析,清除理解障碍,完成正确理解的过程。

(3)整体理解的能力

“除了敏捷感应,准确关联、正确推断以外,理解还表现为具有关键意义的对话语内容的整体把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下一篇论文: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刍议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