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成本管理论文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中国化: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网

时间:2014-05-14  作者:徐美娜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该理论在具备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和假设前提下,为缓解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现实路径。但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借鉴该理论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践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国化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教育成本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中。在完全货币化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成本通常是以货币支出的形式出现的。这时成本指为了获取商品和服务而发生的支出,也称直接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指进行高等教育活动所需要消耗的资源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广义的高等教育成本还应当包括为实施或接受高等教育所投入的所有成分的机会成本,也称高等教育的间接成本,即社会资源因投入高等教育而牺牲的其他原本可能的收益中的最大者。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除了要包括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即货币支出之外,还必须包括政府、学校和个人的机会成本。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则是指高等教育成本完全或几乎完全由政府或纳税人负担转向至少部分依靠家长和学生负担,他们交学费补偿部分教学成本,或支付使用费补偿由政府或大学提供的住宿费和膳食费。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长、世界著名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于1986年提出来的,它源于这样一个假设,即高等教育的成本可以看成来自四大块:1)政府、纳税人;2)家长;3)学生;4)个人或机构捐助者,他们构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该理论为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提供了依据,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如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及亚洲大多数国家都在接受成本分担的理念开始征收学费、使用费,并鼓励发展依靠学费运行的私立高等教育。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

1.教育投资个人收益论。该理论的核心是“谁受益,谁付款;多受益,多付款”的原则。个人或家庭通过投资高等教育,旨在增加凝聚在个人身上的人力资本,提高自身劳动力的价值,以获得相对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言较高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货币及非货币收益,那么个人或家庭就理应分担与之收益相对应的部分教育成本。

2.公共产品理论。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创立了这一理论。该理论依据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将全部社会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社会(集体)共同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两个典型特征。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上,人人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而不相互干扰,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效率定价原则,收费也应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一旦该产品被提供,则无法从技术上将不付费的消费者排除

在消费行列之外,或者能排除但代价高昂。私人产品则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收稿日期:

而高等教育产品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因此是一种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理论上,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不应该是其成本的唯一承担者,加上高等教育的外部正效应的存在,都使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获得了理论上的合理性。

3.高等教育的市场效率论。成本分担符合新自由经济倾向,因而能得到这样一个假设的支持:成本分担更有效率,更关心市场,至少在既有竞争又有由消费者承担成本的国家是如此。大学和学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必须为生源而竞争,并为无效和不关心社会需求而承担后果。这样,高校就更有可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为政府利益和教师的便利而开办。

另外,有学者认为实行成本分担制度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学费将一部分成本转移给有支付能力的家长或学生个人,并在经济状况调查基础上给无力承担学费的人以各种形式的资助,这朝公平迈进了一大步。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在中国的实践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实施免费制转变为实施公费与自费并行的“双轨制”。1950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实施免费制度,直到1985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从政策上肯定了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与补偿制度。1992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较大范围地推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自费生比例进一步得到提高,学费水平也逐年提高。第二次转变是由“双轨制”到实行全面收费制度的转变。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南大学作为收费并轨试点院校,当年这些学校的新生统一交纳学费。此后几年并轨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1997年,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普遍“并轨”,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实施收费制度。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方法_办法-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直达运输模式下物流成本的探讨_直运模式-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成本管理论文
最新成本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