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文章结合人力资本理论在对国内外有关教育贡献率的多种计量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形式。通过构造引入教育变量的劳动增长函数模型,测算了1996-2006年,10年间甘肃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将其与北京及全国平均水平加以比较,分析了甘肃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甘肃经济,人力资本,贡献率
20世纪,经济和教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人力资本理论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战后工业化国家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经济迅速长原因时曾指出:“令人如此迷惑不解的未预料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因为教育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育对经济影响的研究一直都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高等教育又处在整个教育体系金字塔的顶端并且与社会分工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引入“教育”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1899—1922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作用时得出生产函数。
该函数的数学形式为:=(1)
其中,Y是总产出量;K是资本投入量;L是劳动投入量;A是待估效率系数;是资本的产出弹性;是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假定参数满足+=1,即规模报酬不变。因为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也就相当于可以使初始劳动力的投入量成倍地增加,因此可以把分解为初始劳动力与教育投入的乘积,这样就得出了引入“教育”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2)
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之后,再求时间t的全导数,然后用差分方程近似地代替微分方程,于是得出:=+++(3)
于是估算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模型为:=/(4)
丹尼森(E.F.Denison)在分析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计量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他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将这些因素的投入量分为全部要素投入量和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要素产出效率)两大类,教育被看作是全部要素投入量中的一个投入要素。他根据不同教育年限的收入简化指数表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教育”这个变量,他又通过研究发现知识进展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中,只有3/5是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应该把这3/5的部分加总到教育的贡献中去。麦迪逊(A.Maddison)采用工资总额与国民收入之比得出劳动对产出的弹性=0.7,由此得出了教育对经济的增长率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崔玉平在丹尼森算法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估算高等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的方法,他用教育综合指数代表由于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根据1982-1990年间初、中等和高等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收入差别,推断出中等教育毕业生劳动生产率是初等教育的1.4倍,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生产率是初等教育的2倍。把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看作是权数,据此分别计算出劳动力人均教育综合指数、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率、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的百分比等指标进而计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二、甘肃高等教育对甘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省总土地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1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GDP总量为2702.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8%。有高等学校34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专科院校21所,在校学生数29.6万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依靠人力资本的存量,教育投入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可见,甘肃省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的表面原因是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其实质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特别是甘肃省自然资源匮乏要想实现经济赶超,研究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下面分以下几步计算高等教育对甘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1、由甘肃省在业人口文化程度分布情况,计算出1996年和2006年甘肃省在业人口人均受各级教育年限,如表1:
表11996年、2006年在业人口文化程度分布百分比表(单位%)
年份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以上
|
1996 30.5 27.8 27.4 11.6 2.7
2006 21.7 33.1 32.9 8.7 3.54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7》
第131页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甘肃省1996年、2006年人均受各级教育年限表(单位:年)
年份 小学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以上
|
1996 4.17 1.251 0.429 0.108
2006 4.694 1.354 0.367 0.142
|
2、根据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和表2中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计算1996、2006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
1996年甘肃省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
=4.17+1.251×1.2+0.429×1.4+0.108×2=6.4878
2006年甘肃省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
=4.694+1.354×1.2+0.367×1.4+0.142×2=7.1166
3、由公式:=(/)-1,其中N为间隔年限,计算甘肃省1996-2006年间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率:
=(7.1166/6.4878)-1=0.93%
由于教育综合指数是丹尼森等西方学者依据工资差别而计算通行的算法,丹尼森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差别,只有60%是提高教育所产生的作用,所以本文将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即由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量的增长率)用0.6做折算,于是=0.93%×0.6=0.558%
4、计算排除高教后的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
1996年为:4.17+1.251×1.2+0.429×1.4=6.2718
2006年为:4.694+1.354×1.2+0.367×1.4=6.8326
排除高教后的年均教育指数增长率为:(6.8326/6.2718)-1=0.86%
5、高教占总教育指数年均增长率的百分比:
=〔(0.93-0.86)/0.93〕×100%=7.527%
6、根据表3计算1996到2005甘肃省GDP实际年均增长率,即以甘肃省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设1978年为100)计算的增长率:
=(1098.4/460.7)-1=10.1354%
7、分别计算教育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高等教育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本文采用麦迪逊的系数值,即=0.7可得:
=/=0.7×0.558%/10.1354%×100%=3.854%
=×=3.854%×7.527%=0.29%
可知,高等教育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0.29%。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