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时间:2012-11-14  作者:冉双全

论文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解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1]毛泽东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中国民族危机时刻成功地使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战胜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国际动态和国内利益矛盾,提出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和最新理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而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下实现了新的飞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野。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

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撰写出来的,都不是凭主观任意幻想编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例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和观点,特别是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合理内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心血和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成就。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论文网站大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指导实践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和科学原则,使中国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社会主义陷入低谷时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曾多次告诫党和人民,对党的科学理论体系务必做到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最科学、系统、严谨的体系,是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指导武器。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既不盲目迷信也不全然抛弃,而是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精华和养分,收为己用,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没有为中国革命提高现成的模式,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革命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的中央集体面对的艰巨任务和难题。毛泽东深入实地调查,深刻分析革命形势,理性把握革命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揽全局,提出了用武装夺取革命胜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完善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科学总结和反思经验教训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中国实际,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脱离其中任何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不复存在,只有两者有机地、协调地、合理地相容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事实不争地证明,只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党的理论和实践就会发生历史性的飞跃。一旦模糊两者就会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成就的根本方法,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迎来发展机遇的一大法宝,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这一原?,立足新的要求,着眼新的变化,指导党和人民走向更幸福的明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渗透到各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飞跃的必然条件。毛泽东一直注重实事求是,特别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的阐述和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2]毛泽东这一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中国文化结合的体现,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土实际相融合才具有生命力。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中国革命道路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于改革开放伟大历程而形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就是实事求是的实践化,没有把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当前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另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三农”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人的生存和希望存在矛盾,就业压力增大等等都是中国的实际。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就要求我们党和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着眼于中国国情,做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统一,做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和发展依靠人民的统一,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即以人为本论文网站大全。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历史进步的决定因素,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畸形或单方面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要依靠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的创造性。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3]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决定革命胜利的关键,只有合乎民心才能赢得战争,他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他注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提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把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把以人为本思想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和人文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看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吸收人民的智慧,采纳人民的建议,始终保持和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维护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坚持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看成是党一切工作、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衡量的尺度;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加大民生投入,提高民生管理,把人民的尊严和幸福作为各项任务的价值目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始终保持同人民血肉联系,紧密地带领和团结人民走向更幸福的未来。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党的三代领导思想与科学发展观_江泽民
下一篇论文:再论“大礼议”并非权力之争——兼与赵骏商榷_嘉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