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正视和信任会使学生受到激励,得到鼓舞,从而激发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于师生之间融洽关系,携手共进,管理好班级。
2、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完成既定任务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诸如组织协调、分工协作、自觉自律、自我控制、鉴定评价等等。思考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提高能力的过程。这对于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大有裨益。这种能力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无为而治”,正是为学生的“有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3、可以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活动中,随着自律、自强、自立意识的不断加强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会越来越觉得班集体不仅是自己生活的一方空间,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天地,从而自觉地把自己融入班集体之中,参与班级事务,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使班级管理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五、班级管理“无为而治”应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为”
该“有为”时“不为”,必然使班级组织失去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不该“有为”时“有为”,则会破坏班级组织机构的系统功能,影响组织各层次在“管理场”中的固定位置,导致工作秩序紊乱,使“金字塔式”的领导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不该“有为”时有为,容易将班主任不成熟的意见强加于人,造成工作失误,祸害无穷。不该“有为”时有为,还会影响学生干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养成照抄照搬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机也很重要。班主任有些事情上只需要在开始时“有为”,如“开工动员”鼓舞士气。有时只需在中间环节上“有为”,“加油打气” 促使高潮的到来。有时只需在最后阶段“有为”,如“庆功表彰”以利再战。
班主任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要平衡集权与授权的度,有为而不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新班管理靠有为,旧班管理靠无为;领导靠有为,控制靠无为;对人靠有为,对物靠无为;制定规则靠有为,执行实施靠无为;“长远” 靠有为,“眼前” 靠无为。只有敢于“无为”,才能大有作为。
2、“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看待班级管理的外部关系方面,并不赞成所谓“商战”的提法,并不主张“竞争”。因为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生生不息、欣欣向荣,那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无为”之中顺应了规律、顺应了“道”的缘故,不是“争”的结果。“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班级管理成功与否,要紧的并不是彼此“斗争”,而是看谁更能顺应教育规律,市场规律,需求规律;要顺应这些规律,要紧的并不是在学校班级间找对手与之“相争”,而是各自去认识这些规律,自觉服从、顺应这些规律。
明智的班级管理,应当在“不争”上下功夫,去了解社会公众新的、未被市场认识到的潜在需求,把班级人力、物力、财力等所有资源投放在这个“没有竞争”的点上,“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班级管理满足新的需求,谁又能与我“争”呢? “夫唯不争,故无尤”,所谓“无尤”,一是对别的班级而言,没有去骚扰,没有去争夺,别的班级没有什么疑虑怨尤;二是对自己、对自身班级而言,不费心争斗,专心一意干实在的事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就能保持班级的青春活力,没有什么烦忧。
六、实现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主要措施
1、要善于用人,通过学生来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管理学有句名言:“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事情。”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依靠全体同学。要信赖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参与管理、搞好管理。要允许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出现偏差,修正偏差。不用放大镜去看待学生的过失。对学生要多鼓励,重指点,少指责。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扬长而避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使其潜能得到完全释放。
2、合理分权让班干部自行发挥。
再有才能的班主任其管理幅度也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所以,班级管理也要实行合理的分权管理。“班委会”和“团支部”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在组成上要注意到管理能力、特长爱好、性格脾气等诸多因素,选贤任能,合理配置。甚至小组长、课代表等的任用也要慎重确定。
这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一环。因为班干部和学生形影不离,对班级情况了解得最为直接和迅速,因而对问题的处理也最有发言权。班干部确定以后,班主任就要简政放权,实行合理的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班主任则需弱化其集权,只要站在制高点上统揽全局,通过对班干部的培养管理,举纲张目,实现班级管理的宏观调控,就可以了。
3、致力营造良好的班风。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班级也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精神,需要积极向上的风气,需要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环境。而这种精神、风气和环境是需要营造的,即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完成。班主任若能为班级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精神风气——班风,就可以使学生处于班风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无形约束之中,使之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统一。通过班风建设,可以统一全班同学的意志,集聚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往而不胜。
4、班主任自身的感召力和个人魅力。
常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成功的班主任,从不靠权威居高临下迫使学生服从;相反,是靠知识、能力、个人魅力使学生折服。因此,要实现“无为而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班主任要修身养性,兼备德才,用正派的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步调一致,实现班级管理的“不管之管”。达到“无为而治”。
七、“无为而治”的运用案例
下面是本人担任06计算机应用班的班主任期间,借鉴“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案例。
1、有为。
学生出现现象:
刚入校第一学期,学生素质较差,问题较多,班内有偷手机的;有骗钱不还的;有在宿舍兜售香烟的;有下课打群架的;有外出逃课打游戏机的;有冒充班主任笔迹在“外出凭证”上签字出校门的,等等,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时有发生。
教师实施“有为”:
严抓常规,对违纪学生该处分就处分,该劝退就劝退,认错态度良好的,给予一次机会,但下不为例,并且写保证书。据此以后,班风有所好转。
2、无为。
学生出现现象:
经过四个学期,学生大多数都遵守学生日常规范,能听班主任的话,很少与班任、科任顶撞,上课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讲,比较信任班委团委办事,学校组织的漫画比赛、校运会等活动都能积极参与,班风良好。
教师实施“无为”:
06计算机应用班的班干到目前为止,已换了四轮,每一轮的更替都是班干自己主动提出不愿干的,都不是班主任撤换的,所以新旧班干互相拆台的现象很少。现任的班集体很珍惜班主任给予的锻炼机会,无私奉献,工作较主动负责,所以班集体事务,我基本上过问很少,比如:学校发紧急通知,因马上要下发给学生,有些通知内容我都没来得及看,叫班委去领,她们自己会按学校要求处理好;卫生委员安排值日生,监督卫生很到位;宣传委员每月出黑板报,会主动到办公室找我,自行上网下载板报主题内容;当学生有换座位的想法时,他们都找班委,班委妥善安排好座位表,事后征求我对座位表的意见,当然我肯定同意,完全不操心;当学校有新要求或我有新想法时,我一般在班级黑板写出来,全班学生基本都能按要求做到;目前我仅抓“一头”,即极个别表现涣散的学生。
八、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技工学校中运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书目】
[1]吴先正.中小学德育工作手册[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4
[2]戚建庄.班主任工作艺术[M].华夏出版社.1981.3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中华书局.2006.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